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最近,隔壁邻居家每天至少表演两场舌尖大战,有时还会加场。大清早,战火开始弥漫,妈妈大声吼叫,孩子哇哇大哭,应该是孩子不愿起床,妈妈担心错过班级群里的签到打卡。下午五点半,妈妈开始叫孩子准备六点吃晚饭,下午六点,隔壁传来妈妈教训孩子的声音,“你怎么还不过来吃饭,都叫你多少遍了?你是听不到吗?饭马上就凉了,你要是不过来,就饿肚子!”熊孩子遇上暴脾气的妈,这对组合完全是在互相折磨。
邻居提起他家娃,也是满肚子苦水,孩子不听话,试过好好讲道理,他就是不改;孩子爸爸也打过几次,但收效甚微;现在他们改为直接吼,也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一个孩子弄得两口子心力交瘁,脾气也越来越暴躁。邻居本想要二胎,现在彻底打消念头,她担心这个不听话的孩子把她逼得早早进入更年期,再来个二胎,两娃齐上阵,就真的崩溃了!
印象中,小时候听父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那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要听父母的话,不知不觉中听过了好多年。现在,要求孩子听话被很多父母传承下来,曾要求听话的父母对待下一代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好像变成不被大众所接受的异类,受尽父母和老师的冷眼。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可是孩子如果不听话,真的是孩子的错吗?如何引导孩子更优秀?今天小编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一、为什么家长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听话
1、躲避危险
小时候孩子喜欢用手感知世界,经常用手摸摸这个,戳戳那个,孩子学会走路后,孩子面临的危险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而增多,为避免孩子陷入困境,家长会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比如远离电源插座、远离锐利边角、不能跑出父母的视线范围、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这些都是在保护孩子的安全。
2、老旧观念
生活中,只要提到谁家孩子听话,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若是提到谁家孩子不听话,就爱调皮捣乱,大家都会忍不住摇头。班级里,受到表扬最多的孩子,大多是听老师话懂事的孩子。大众的思想观念里,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父母也继承延续了这个存在几百上千年的老旧观念,实际上,这种观念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3、家长省心
如果孩子听父母的话,父母不用担心被老师叫去谈话,也不会因为孩子调皮而对孩子吼叫,家中的气氛一片祥和,父母也可以有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与自我提升上,孩子懂事听话,符合主流观点,对父母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孩子不听话,家长就会想尽办法和孩子斗智斗勇,费心劳力,还可能吃力不讨好,遭到其他家庭成员的反对,所以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听话懂事。
家里有个听话的孩子,父母自然会很省心,孩子也能躲避掉很多危险,如果家里有个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就要多苦有多苦。其实父母只想到自己教育孩子有多苦,对孩子的“苦衷”却一无所知。
二、孩子不听话,也有孩子的“苦衷”
1、“我是探险家,我要去探索!”
孩子从出生后,就开始自己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了,花样繁多的玩具、可爱的小动物、营养丰富的蔬菜水果、家里的人和事,孩子对这一切既陌生又好奇,他们喜欢自己去感知和研究,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从来没有停止。强烈的探索欲使他们把家里的东西拆了装,装了再拆,有时候还可能装不回去了,积木一块块搭好后推倒,再换不同的颜色重新搭不一样的造型,孩子对这些事情乐此不疲。
2、“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命令我?”
一直以来,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都是这样的:孩子,你应该……你必须……你立刻……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一方,孩子越长大越难以接受父母的命令,他们和父母一样,更愿意主动做事情,而不是被别人命令。当父母的命令经常出现时,可能遭到孩子的反对,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不服从,这种做法在父母看来就是孩子不听话的表现。
3、“我长大了,我要自己拿主意!”
小时候,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妥妥的一枚乖巧听话的宝宝,当孩子三岁左右,生理和心理进一步成长,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听话,而是学会违背父母的意愿,敢于反抗了,看上去孩子好像是故意与父母做对,其实这是孩子生长阶段的必然现象,恰恰说明孩子很健康。
看到这里,相信家长们应该明白了,孩子不听话,并不是孩子的错。说到孩子的不听话,家长经常会很头疼,家里就一个宝贝孩子,打不得又骂不得,那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呢?
三、孩子不听话时,父母正确引导,不听话也能成为好孩子
1、满足孩子的探索欲?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好奇宝宝,父母叫他洗手吃饭,可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探索中,一辆小汽车、一架飞机就足以让婴幼儿研究一整天,这时候孩子怎么会愿意放下手中的玩具而选择吃饭呢?父母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潜台词,孩子拒绝现在吃饭传达出的信息是“我还没有玩够呢!”父母了解到原因,就能找出对应的解决办法。
比如安排玩游戏的时间,饭前的游戏时间可以提前一两个小时开始,或父母陪孩子一起玩,合理调整游戏进度,把花费时间较久的游戏放在晚饭后进行。
2、改变沟通方式?
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不听话,可能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有关。简洁明晰、肯定有力的语句,与絮絮叨叨啰哩啰嗦的话语,哪一种沟通方式会使听者感觉到更有力量呢?平时父母过多的唠叨,对改变孩子的行为产生的作用微乎其微,父母改变一下沟通方式可能会更有效。
晚饭时间,孩子沉迷游戏,不愿放下手机,家长不妨来到孩子身边,安静地坐着,当孩子意识到问题所在,抬起头看到父母时,父母不要发脾气,要冷静下来,用和蔼的语气说一句话就好:“孩子,放下手机,过来吃饭!”接着让孩子复述具体要求,如果孩子还在继续玩手机,家长就继续待在孩子旁边看着,孩子通常会在这时放下手机,父母这时要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有台阶下,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3、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孩子在三岁左右就会产生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开始越来越有主意了,家长说穿红裙子,孩子就非要穿白裙子,家长让孩子吃苹果,可孩子非要吃草莓,家长不要以为孩子是专门和自己作对,其实孩子只是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恰恰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表现。
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允许孩子自己决定吃什么、穿什么呢?而总是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去做呢?父母直接要求孩子应该这样,不能那样,孩子是在被迫接受命令,没有人喜欢被命令,比如父母可以问孩子,“你今天是穿红裙子还是白裙子?”,“你想吃苹果、香蕉还是草莓?”。父母不想被孩子拒绝,就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
孩子在孕育中时,父母就应该开始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但现实情况是孩子已近青春期,家长的学习还未开始,这不得不说是父母的一种遗憾。从现在起,别让自己后悔,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育儿知识,养育更优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