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如何惩罚最有效(孩子犯错用什么样的方式惩罚孩子)
“你怎么还不吃饭,今天不能出去玩了”,看到小豆一直不来吃饭,妈妈生气地说道。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我天天那么忙,给你做好饭,叫你几遍一直不来吃饭,你到底有没有点自觉性?”似乎感觉不解气,妈妈又说道。
“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吃饭不积极,还不爱干净,你看你的手,吃饭前不知道洗一下?”妈妈越来越上劲儿了。
“你看看你,又把东西乱放,桌子上沙发上全是,收拾!收拾完了再吃饭!”妈妈的情绪不知道怎么,越来越激动了。
突然,不知道妈妈想到了什么,上手就打了小豆一巴掌,“你是个傻子吗?你不能快点吗?”说完脸上还露出极为生气的表情。
而这时候的小豆,完全懵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犯了什么大错,招致妈妈如此大的火气。
不过因为这时候妈妈的状态十分不好,小豆知趣的没有作声,妈妈 让干啥,小豆就干啥,仅此而已,小豆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错误,不知道妈妈为啥要这么做,也不知道怎么样做是对的,怎么样做是错的,反正只要妈妈让自己做,自己做就是了。
对于大家来说,小豆的妈妈是不是很歇斯底里?很无理取闹?是不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
其实,小豆妈妈的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在家庭教育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几乎每个家长都存在或持续存在这种行为。
有些家长可能觉得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不会使用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仔细回想的话,你就会发现,自己也存在过这样的问题,也这么惩罚过孩子,那么,这种惩罚方式正确吗?
在惩罚孩子方面,家长一般会使用两种惩罚方式,一种是直接惩罚,一种是间接惩罚。
01直接式惩罚
夸美纽斯曾说过:“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该受惩罚,并不是因为他们犯错了,而是为了日后不再犯”。
而直接式惩罚就是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惩罚的行为,其目标性非常明确。
什么是直接式惩罚
直接式惩罚,就是家长针对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进行相关的处罚,就比如到了吃饭的时候,家长叫孩子吃饭,但是孩子却自顾自地在看电视,一直不来吃饭,甚至到吃完饭的时候才来。
这时候,家长就对孩子不来吃饭的行为作出了惩罚:“现在已经过了就餐时间了,已经没有饭了,所以你想吃饭的话,就只能够等到下一顿了。”
家长对于孩子的惩罚,针对的就是孩子不吃饭的这件事,以没有饭来作为惩罚,所围绕的主题全部都是吃饭这件事,并没有涉及到其他的问题,比如孩子看电视、出去玩等,这种“对事不对人”的针对性惩罚行为,就是直接式惩罚。
直接式惩罚的效果
直接式惩罚的积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错误的本质,并且能够体会到自己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感受到错误行为对于自身的影响,从而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由于这种惩罚方式能够让孩子在最快的时间内明确自身的问题所在,并且能够从教育者身上获悉纠正错误的具体方式,所以直接式惩罚的效果是很好的,能够让孩子有效的改正自己的错误。
直接式惩罚的特点
直接式惩罚的特点主要有三个:
- 能够让孩子通过惩罚快速地明白自身的错误所在,理解错误与惩罚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
- 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自身错误的关键点,了解错误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建立相应的是非意识。
- 针对性的惩罚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纠正错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积累经验。
02间接式惩罚
方孝孺曾说过:“鞭管之下,有贤士乎?”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要进行惩罚的时候,如果进行了与错误纠正不相关的惩罚,那么教育效果通常不会很好。
什么是间接式惩罚
间接式惩罚,其实就是小豆家长那般的惩罚,这种方式的惩罚内容与孩子所犯的错误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就比如吃饭与出去玩,这两者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这样的惩罚方式就是间接式惩罚,惩罚的内容对于孩子的错误纠正是没有帮助的。
间接式惩罚的效果
孩子在受到间接式惩罚时,很容易出现一个典型的“迷茫”问题,因为间接式惩罚不具备针对性,惩罚内容与错误并没有关联,孩子无法从惩罚中了解自身的错误因素,所以就算是家长施以惩罚了,孩子仍旧是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从而导致惩罚无效。
同时,孩子还会因为受到“无端”的惩罚,甚至是一连串的无端惩罚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衍生一些诸如恐慌、害怕、无助等情绪,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亲子关系的维护都是不利的。
间接式惩罚的特点
间接式惩罚的特点也十分的明显,它对于孩子的消极性影响较多:
①因为惩罚与错误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会导致孩子无法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错误认识自己的错误,这就会让孩子产生“错上加错”的现象。
②间接式惩罚因为靶向性较差,当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并且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是非观之后,可能会因为不恰当的惩罚而导致亲子关系减弱,或是诱发孩子成长问题。
③间接式惩罚带有很强的情绪因素在内,并且容易激化矛盾,对于孩子的习惯、性格的养成都是不利的。
总体来看,间接式惩罚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消极的,而直接式惩罚是带有积极效果。
所以,在需要对孩子实施惩罚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实施直接式惩罚,不要使用间接式惩罚。
当然,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事情,并非一定要惩罚才行,因为孩子犯错的原因不同,家长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03孩子做错事,不必非得惩罚,这样处理,孩子更受益
魏源说过:“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需要知道如何做才能够让孩子得到最大的成长效果,而不是非得惩罚孩子才行。
对于能力类错误,要侧重于提升孩子
孩子因为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等都是比较缺乏的,所以在做事的时候,很可能会遇到一些超出自身能力之外的事情,从而导致事情出现错误。
在处理这样的错误时,家长们首先需要知道一件事,就是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因为孩子的主观意识导致的,而是因为孩子的能力不足导致的,也许是孩子的力气不足,也许是孩子的经验不足,也许是孩子的思维不对等,这些导致错误的因素都是客观的,孩子的犯错顶多算是“好心办坏事”,本质上孩子还是积极的。
所以,并不建议家长就此对孩子实施惩罚,这样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甚至让孩子造成错误的认识。
对待这种错误,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提升能力、加强知识储备、做好经验累积,让孩子自身得到成长,从而避免类似的错误发生。
对于认知类错误,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我认识
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要是孩子不能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犯错就会不可避免。
就像一些老辈家长经常说的“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虽说这句话并不是太好听,但是却道出了孩子犯错的一个基本问题,孩子疏于了解自身,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另外,孩子有时候过于的自信,也是一种错误的自我认知,可能会导致孩子形成自大的性格,而自大的孩子就更容易犯错了,并且还容易“逞能”,做一些自己明知道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
所以,家长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我认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对于原则性错误,要注意合理惩罚与纠正
如果说孩子犯下的是原则性错误,就比如小豆的那种“到饭点不吃饭”的错误,就需要家长进行合理的惩罚来进行纠正了。
因为在这类错误中,孩子自身明显有能力去避免错误,同时孩子的认识中,也明确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但是孩子却选择了知错犯错,这就是一种原则性的错误了,需要家长以惩罚的方式来让孩子加深印象,了解原则性错误造成的负面后果,从而在以后避免再犯。
04结语
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惩罚其实并不适合经常使用。最好的办法还是先柔性引导,加强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的状态,这样孩子将会更有效地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