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关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心得感悟)
我总觉得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宠溺会害了孩子。我有个亲戚的孩子,读高三了,本来住校的,因为好多同学不住校了,她也非得回家住。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亲戚家条件不好,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父亲又常年有病,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这孩子不懂事,可能是跟着奶奶大的缘故,奶奶太宠溺。本来奶奶带大的,应该跟奶奶很亲,可是跟奶奶像冤家,也许是叛逆期。回家住后,晚上她父亲没法接她,只能这个亲戚接一个晚上,那个亲戚接一个晚上。晚上十点晚自修结束,亲戚们都得等到这个点出门接她,大冷天的,可这孩子一点感恩心都没有。我跟儿子说起这事,我儿子说:“这样宠溺,将来怎么办?社会会这样宠溺她吗?”儿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想当年,我就没有这个特权,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去的,你们只在下雨天接送一下。”我跟儿子开玩笑说:“因为我们很爱你,所以才让你吃点苦,你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穷人家的孩子,如果教育的好,贫穷就会成为他人生的财富,他可能比别人更勤奋,更励志,在贫穷中逆行,然后华丽转身。也有可能在贫穷中沉沦,最后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式的人物。
孩子教育,赡养老人,工作赚钱,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中年父母肩膀上的四座大山,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建议每一个家长都要好努力,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是家庭的传承与延续,是家庭教育促进法赋予家长的职责。
对于子女教育,我向来主张不娇纵,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很重要;成长过程中鼓励和肯定多于批评和指责;对父母要有起码的尊重,一个人良好的品性才是安身立命之本。家庭无论贫富,给予子女最优厚的物质,无法养出贵族品性的孩子。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是做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这时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为了他长大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有能力去应对,不惧怕,不慌张,活得有尊严。有父母罩着时,犯点错,跌一下跤,又何妨呢?犯错了,父母帮着纠错,跌跤了父母帮着扶一把。当父母老去时,当父母百年之后时,一个没能力的孩子,那种无力感可想而知,他活得还有尊严吗?
无论年龄多大,都有适合子女的做的事,也就是学校教育,做力所能及的事。记得儿子五六岁开始,家里的垃圾都是他去扔的。到小区的小店买个油盐酱醋之类都是的他的任务,习惯成自然,让孩子觉得他也义务为这个家做点事。后来寒暑假在家里,来快递了,他会及时去拿,有时我会说:“快递你去拿吗?“儿子总会说:”“还你去拿不成?”跟家长沟通时,我经常说的话是,别怕累着孩子,苦着孩子,这是锻炼他们的能力的最好机会。可惜的是家长们怎么也舍不得让孩子做点事。
“自求多福”,“自助者天助”这两句话已深入到儿子的血脉中了,从小到大就给他灌输这样的理念。能用钱解决的绝不动用人情,能自己完成的决不求人。读大学第一次去学校,我们要送儿子去学校,儿子拒绝了,他说连这点事都搞不定,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以至于后来公派出国读研,申请博士等事,都他自己搞定。拿儿子的话来,他的事已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就不要操心了。儿子跟我说起这么一件事,有一段时间学校实验任务重,有时晚上很晚才能回家,实验室离宿舍又远,出来都没公交车了,刮着风,下着雨,伞都撑不住。他跟我说,身在异国他乡,风雨之夜,那种孤独和无助。跟他同一个实验室的还有两个博士,他们都有车,很友好说送儿子回宿舍,儿子跟我说,他婉拒了,因为这是他自己能办到的事,不欠这个人情。写论文需要实验数据时,儿子开口向两个博士要,他们早已给我儿子准备准备好了。儿子跟我说,在外求学这么多年,得出一个为人处世之道:只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跟人关系就不会太差。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家长能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儿子做错事我会毫不客气地批评,并指出纠正的方法,但是可以说我的鼓励和肯定陪伴他成长。使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开朗的,阳光的,自信的,也敢于挑战自己。
父母是孩子榜样,一个工作懒懒散散的父母怎么去说服孩子做事认真负责。我经常把学校的工作带到家里来做的,告诉孩子工作就是辛苦的,而且得认真负责。我经常跟儿子说:“我跟你爸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山村走出来,没有努力和付出就没有现在的生活。”
告诉孩子家庭也有家规,比如晚上及时睡觉,早晨不睡懒觉。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衣冠要清整洁。房间要保持整洁,自己的房间要自己整理。出门有事得跟父母打招呼,不能及时回来,必须打电话或发消息告知,免得父母担心。给孩子定了规矩,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父母与孩子之间就少了不少矛盾。有好多朋友跟我抱怨,假期为孩子睡懒觉的事发生冲突。也有朋友报怨孩子在外求学,从不主动打电话,只有要钱的时候才会往家打电话,说不了两句就挂电话。儿子从读大学开始,每周五晚上给我打例行电话,说给我报个平安,然后再问问我俩是否安好。出国后一周两个视频电话,聊各自见闻,探讨一些问题。不要让孩子忘了,他是有根,这个根就是他的家,他的父母。
关于品行,不敢说有多高尚,但至少教育孩子具备最基本的良知,孝心,责任,担当,感恩,做事有底线。
国家有国家的文化,企业有企业的文化,家庭也有家庭的文化。一个孩子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孩子的品行就烙上家庭文化的烙印。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的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指责埋怨孩子,而是父母要作深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