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沉迷网络案例
一名11岁的女孩,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沉迷网络游戏,直到上了初中,依然沉浸于网络,成绩也忽上忽下,以至于晚上不睡早上起不来。
父母一直试图了解孩子的情况,结果男孩离家出走,后来父母在派出所找到了女孩,并送她去医院接受治疗。男孩在接受治疗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学校有了些进步,但学习依然落后,经过我们的治疗,男孩的情况没有什么变化,而且他的体重和人际关系都不错,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也没有自残过,没有和同学起冲突。
但他的妈妈认为,男孩的心理太脆弱了,也没办法接受孩子患病。于是,她经常鼓励孩子学习,努力的进步,结果却越来越差。
一次次的打击,让男孩慢慢变得不自信,厌学,从一开始只愿意和我们说话,变成不爱学习,不愿意和我们交流。
我和男孩的妈妈沟通后,我意识到,男孩的父母,虽然对孩子要求很高,但也非常爱他,父母的肯定和鼓励,才是孩子最大的底气,让孩子能够活成他自己。
也是因为父母的不断打击,让男孩觉得自己无法变得更好,只能是一个失败者,自暴自弃。
我经常和我的儿子沟通,让我多理解孩子,还有亲子关系的沟通,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我和他一起分析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儿子的情绪越来越好,脸上也越来越阳光灿烂,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亲子关系不好的原因,很多都是父母的养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了压力,孩子被剥夺了快乐,在父母的吼叫中渐渐失去了自我。
04
爱之深,责之切。
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说是无限的。但有时候,我们的教育方式却是“以爱之名”。
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时,总是爱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你是最棒的。”
这种爱对孩子来说,会让孩子感到恐惧怕。
孩子会因为恐惧而变得胆怯,不敢再去尝试,遇到挫折,不敢去尝试,而会通过回避来逃避。
《父母的觉醒》中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于父母。”
孩子身上的缺点,往往都是父母教育的镜像。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性格塑造。
父母总是习惯性地拿孩子跟其他人比,却很少反思自己在家里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
要知道,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复制粘贴,都是复制粘贴。
有些孩子因为家境贫寒,不思进取,就会自卑。有些孩子的父母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这么差劲,跟别人比起来还差劲。
可是,孩子并不是天生就差。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会让孩子总是生活在比较的环境中,产生自卑感。
有些孩子的自卑心理来源于父母,比如父母经常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如果父母总是比,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
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的打骂而产生自卑感,对父母产生厌烦心理,会对父母关闭心门。
有些孩子会因此产生轻生的想法。因为父母经常打骂孩子,而且总是语言暴力对待孩子,孩子内心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时间长了就会抑郁。
还有的父母,喜欢用奖惩制度来约束孩子,他们害怕孩子骄傲,所以总是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我觉得你永远比不上别人,可是人家是最聪明的。”“你太软弱了,什么都不能比人家强,你看谁谁像你。”“你这样做不对,你应该这样做。”
父母的这种话,就像一个诅咒,孩子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一定是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的,于是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否定。
心理暗示:你之所以要向外证明,我没有错,只是因为某些方面你有些许数,所以我有些瑕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对孩子说:“你看,我早就练好了。”“我都是为了你好。”等等的消极说法,会给孩子造成心理暗示。
所以当孩子摔东西时,我们可以说:“我看到你摔东西的时候,我感到很疼,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第三种,帮孩子建构安全感。
我们说孩子的安全感,一定要建立在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被关注着的。当孩子不愿意向外寻找,而家长没有给予及时的关注时,孩子内心产生的不安全感,就会以一种声音、一个画面去表达:我妈妈的爱我是没有的。
第四种,代替孩子承担了一些事情。
比如妈妈会在孩子最初入睡前告诉孩子:“妈妈去洗完澡,然后你自己看着我。”或者妈妈会说:“妈妈去洗完澡,我要穿上你的小袜子去给你检查。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