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初二孩子网瘾,已经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今年1月的某一天晚上,只有17岁的女儿拿着手机不放,转身跑出家门,就像是走了一个“恶梦”一般,找到家里后她才说出了实情。
原来,前不久,学校发了一个寒假的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有这样一篇作文:
“我已经绝望了,我想找人倾诉,可是那个让我觉得世界都抛弃了的人,却一直在欺负我,看不见我的存在,看不见我的难过。”
“我已经有了幻听,只有感到自己是被人抛弃的那一方,才会肆无忌惮地伤害自己。”
一个初中女孩在作文中写道,“我看见了自己的伤痕,我看见了别人不开心的眼神,我看见了侮辱的语言。我明明白白地向父母表明了,我是一个坏孩子,我是不被喜欢的。”
可她的父母一直在强调,“你是一个坏孩子,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你是一个处处与父母作对的孩子,你是一个不孝顺的孩子。”
最终,女儿对父母越来越失望,父母是越管制,女儿越逆反,最后干脆放弃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并没有不叛逆的孩子。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横加指责,横加指责,就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而且反抗的力量也会比父母更大。
有个很经典的故事,讲的是女儿喜欢踢足球,但是基础不好,跑得比较慢,因为头球技术动作慢,最后一次反而被淘汰了。
爸爸看到女儿的沮丧,很是恼怒,于是他没有直接说:“你是不是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啊?”
而是问女儿:“那你有没有尝试着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次独立的投球呢?”
结果女儿很坚定地说:“没有。”
爸爸很好奇地问:“那你愿不愿意去尝试一次性的投球呢?”
女儿很果断地说:“我愿意!”
后来这个问题就可以轻松解决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可以从爸爸那里得到想要的。
爸爸很开心地说:“你很勇敢,真做到了!”
2岁的孩子在成长中对事情的认知很局限,可能很多事情并不知道,爸爸会告诉她:“宝贝儿,你能行。”
通过妈妈的引导,她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当我蹲下来,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和她商量,她都会很开心。
让她知道自己可以“说不”,只是她现在没有能力解决,我们要允许她哭,让她有机会哭,释放情绪,她会逐渐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3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想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妈妈的正确的做法是:
首先,妈妈可以蹲下来,抱抱孩子,拍拍孩子的肩膀,
再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去。”
孩子很开心的给妈妈了拥抱,两人继续开开心心的玩耍。
等孩子回家后,妈妈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命令孩子,不许孩子玩手机。
如果说,当孩子看到妈妈把手机放在桌子上,甚至滑动手机的时候,他也会生气,但是妈妈只是温柔地说:“手机呢?还有40分钟,就要收了!”
然后,和孩子一起收拾玩具。
这时,妈妈平静地对孩子说:“收拾玩具吧,妈妈允许你玩一会儿。”
孩子说:“好。”
妈妈说:“你可以吧,你可以玩20分钟手机,妈妈看15分钟电视,然后呢?”
孩子说:“可以!”
最后妈妈和孩子玩了一会儿,妈妈告诉孩子,手机可以玩,但是只能在30分钟后玩一会,时间到了就收走手机。孩子遵守约定,将作业收好了,妈妈说:“可以了!”
就这样,一场愉快的家庭游戏将不再是孩子唯一的诉求,而是一家人相互信任,共同参与的活动。
其实,在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部自己的小电影,一部小小的手机,它就像孩子的全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为孩子们服务着。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孩子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否也是想让孩子远离手机,走出大山呢?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