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瘾怎么解药?
网瘾如何解药?
图片来源网络
网瘾又称网络成瘾综合症。
美国精神障碍协会认为,网络成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网络成瘾也被称为网络依赖综合征。
研究认为,网络成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性表现。尽管在近年来各国报道的网瘾少年、违法犯罪少年、涉世不深的儿童、青少年中均出现过各类网络问题,但网络视频、直播、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网络行为与“网瘾少年”所致比例之高。
此外,网络成瘾者群体还存在多种多样。比如,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60%的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超过7小时。随着我国网瘾问题日益突出,在中小学生群体中,中学生和儿童成因相当严重。随着涉世未深,网络成瘾问题不断加重,网瘾青少年离开网络就像被“抽走”一样,不可避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家王骏一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者主要由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和家庭教育不当或亲子关系不良,他们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关爱和温暖。网络游戏成瘾者大多从小就缺少父母的关爱,需要从游戏中得到温暖,这样就形成了渴望上网的渴望。在某种程度上,父母对子女缺乏关爱,子女往往会采用网络游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同时,我国目前的游戏治疗体系还未建立,游戏成瘾的青少年治疗起来相当困难。王骏认为,一方面,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医疗机构、社会共同努力。另一方面,通过对成瘾疾病的科学研究探索,他提出了“游戏障碍”的概念。心理学专家还列举了游戏成瘾的几个典型特征:第一,长时间的沉溺于游戏;第二,停止使用游戏;第三,出现攻击行为;第四,出现偷窃行为;第五,出现偷窃行为。
王骏生告诉记者,游戏成瘾的人产生的大量的多巴胺,令他们非常享受这种物质的快感,但同时,他们也渴望获得多巴胺的奖励。在这种心理上,人们容易上瘾,受制于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满足感,于是他们才会在网络世界中寻求满足。
“游戏成瘾”的青少年会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孤独感、失落感、不满情绪、否定感,都会导致他们将网络游戏作为反抗父母的情绪出口。
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人际交往能力缺乏、沟通能力欠缺、自我认同度不高、人际交往能力差等特点。他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成就感,而在游戏中可以很容易得到。他们在游戏中可以很容易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心,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找不到成就感,游戏可以让他们感觉很快乐,自然而然会选择在网络中寻求这种虚拟的成就感。
原因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学生处,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
在家里上网课的孩子当中,有网瘾青少年的占23.4%;
有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51.1%;
而每天玩游戏时长超过10小时的仅有23.4%。
因此,面对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许多家长采取的办法是采取“围追堵截铁”的办法,非打即骂,效果甚微。
其实,父母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和他们一起上网、聊天,一起玩游戏、看视频,当孩子发现比起在网络中漫无目的地打游戏,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多彩,自然也就不会再对手机产生依赖。
(4)父母以身作则
许多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一种玩手机的态度,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深深地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当父母在家的时候,建议孩子放下手机,父母要以身作则,减少玩手机的机会。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工作时,领导安排了任务,你却在玩手机,你会不会高兴?会不会为了和同事的聊天而愉快?所以,父母要先放下手机,改掉自己玩手机的习惯,用行动来带动孩子。
四、关于孩子沉迷手机,你还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吗?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