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处理孩子不玩手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幼儿园、中小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这对于爱玩游戏、正处于成长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有人把孩子的手机游戏,当做“精神鸦片”,有人把孩子送到网瘾学校去封闭起来,有人甚至把孩子直接扔到“电击治疗”中。
但也有人坚信,手机游戏只是“电子鸦片”,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有人说,所谓的“电子鸦片”,只不过是把孩子从父母身边推开,让他们短期逃避现实的痛苦,但这种“电子鸦片”只会给孩子带来短暂的快乐,根本无法带孩子走进深渊。
这些年,未成年人“精神鸦片”的新闻层出不穷。
之前有一则新闻,河北一名15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被父母批评教育后跳楼自杀。
所幸的是,这名学生在被民警救起后并没有自杀,反而还写了一份保证书: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家人的期望,好好学习,报答社会。
这些孩子无一不是“精神鸦片”的根源。
而当孩子陷入“精神鸦片”之后,他们的思维也会发生变化。
有多少孩子对游戏的依赖,只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巨大压力,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实现的成就感,可以让他们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痛苦和困难。
03 玩游戏的孩子,就像是被夺走了灵魂的宝藏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话题:如果孩子因为父母“怂”而沉迷游戏,你们是怎么做的?
有网友的回答是:
“就像是吃了五花肉一样,因为父母怕辣眼睛,所以买了个新款的。
但是他却在游戏里充了几万块钱。
我也见过很多家庭,父母因为觉得游戏好玩而疏于照顾孩子的父母。
我在工作中接触过一个人称“吃货”的家长。
这个家长家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父母平常很忙,孩子从小就由奶奶带大。
在老家上初中时,他父母为了让孩子跟同龄人一样,便让孩子转学到一个县城去读书。
每天晚上,一家人都会开着车带着孩子去菜市场买东西吃,孩子平时白天下午都在学校,放学后他就帮忙接孩子。
一家人出去玩的时候,他不会叫孩子,而是跟孩子一起玩一些小游戏,带着孩子去爬山,踢球,带着孩子去游乐场,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孩子上了初中后,也不再那么每天去学校了,不再是一个人在那里玩耍。
他跟父母说,”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去市里的幼儿园玩。”
妈妈说:”不行,你必须去,你必须去,你不去了,你已经长大了,我会给你买你最爱吃的零食,带你去游乐场玩。”
就在孩子哭着要买玩具时,妈妈以自己的经验,不打断孩子,问清楚孩子为什么想要买。
妈妈对孩子说:”不行,这个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不能再买了,这个家里已经有很多了,如果你一直不加把关,会影响到你以后的学习,到时候就只能去别的小朋友那里玩了。”
小孩子听到这句话之后,就不说话了,”可是我就是想要那个玩具啊”,妈妈对他说。
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观念:只要听我说,我就能够得到这些玩具。
而这种观念的产生,往往是因为父母不理解,没有真正的倾听孩子的想法。
这样的沟通方式,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第二个步骤,就是和孩子”共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发生几乎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心情是十分烦恼的,这个时候他们一定会选择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不再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
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去评判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尝试和孩子”共情”,这里指的共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共情,是指我们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了解对方的心理。
而且是指我们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那么,就可以去做这一步的尝试。
“共情”的意思是,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里包含着我们对这个人的理解,对方可能在想些什么,也许我们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比如说,孩子的成绩不好,那我们就会说:”这个不好,因为你太笨了,这个也不好,这个也不好,那些也不好,所以,这个事情已经做不好了,所以这个事情已经做不好了。
就像你要抽烟这件事情,如果你抽烟这件事情,你看起来很不好,那么这个事情也会不好,因为你自己内在就会对这个事情产生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