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孩子玩手机
这是很多家长的困境,因为我们的孩子毕竟还小,无法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孩子在长大后,一些冲动行为会不计后果地继续沿袭着我们的父辈。
一个走路的男生,在他周围发现了一个熟人,便向这个人要求请求,没想到这个人还没有开口,男孩便用手在后面不停地打女孩的头,女孩的母亲见状,试图制止,男孩却又哭着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男孩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对自己的妈妈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个行为让人很是疑惑,为什么男孩会如此害怕母亲。
而且孩子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将这种行为当做孩子的“逆反”,认为他们和自己说话、跟自己说问题,就是“逆反”。
而很多时候,父母的沟通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表达能力,无法说出自己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
?“负面情绪”不被认可
“负面情绪”也不被认可,孩子就会出现“负面情绪”,如果孩子经常被家长否定,孩子就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
每次得到否定的时候,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卑,也会逐渐失去自我意识,变成一个没有自信的人。
当孩子总是被否定,那他就很容易变得悲观,失去动力,觉得自己不行,连最亲近的人都不信任了。
所以,要想让孩子变得自信,就要多鼓励孩子,让他觉得自己是有能力的,有潜力的,才能成为有力量的人。
3“负面情绪”不被认可
“负面情绪”会被排斥,会被贴上懒惰的标签,孩子会越来越笨,在父母这种负面情绪下,孩子的一生都在走着被否定的道路。
负面情绪长期在心中堆积,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
父母应该怎么做?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教导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体验到做事情的后果。”
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孩子切身体会了后果,他才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至于被标签贴上懒惰的标签。
因此,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感受到“失去”,从而真正地去体验那种失控感带来的失控感和不可控感,这样就会让孩子更有责任感,也就更愿意去努力去改变。
3、帮孩子找到他的价值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找到他的价值感和存在感,引导他看见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给他信心。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激发孩子的价值感和自信呢?
我发现,我开始给孩子自由的时候,孩子就会问我,妈妈,,这个游戏怎么玩呀?我说这个游戏规则你来玩的时候我肯定赢不了,你肯定就输了。我就告诉他,如果你想玩,可以玩两个都赢,但是你要自己有个衡量的标准,你觉得我说你厉害,你就证明你比你厉害,你就证明我厉害,我就是要让你有信心,让你看到我的优点,我就证明我是比你强。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玩手机,那么他和别人的差距就在那里,尤其是男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平均达到了45分钟,在学习上肯定比女孩子的成绩要好。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喜欢玩手机,也没见过像上面这种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因为手机就是这样。
说到这里,我们的脑海里也许会蹦出一个问题,既然父母管控不了孩子玩手机,孩子就会喜欢玩手机?
是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喜欢玩手机和父母管教不一样,因为父母给孩子制定了规矩,但是自己管控不了孩子的原因。
但是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玩手机,就一定是孩子的错,但是事实上,往往不是这样的。
在《爸爸去哪儿》中,陈铭连一家在一家饭店吃饭,三个人在看电视,看得都忘记吃饭了。
一家人要么在看电视,要么在看手机,而陈铭连吃饭的时候,依然抱着手机。
当陈铭连在沙发上玩着手机的时候,父母还在一旁的聊天,而陈铭连一直盯着手机。
看到这一幕,陈铭连很生气,就去抢了爸爸的手机。
刚开始陈铭连还是把手机关了,可是还是抢不回来,甚至还把手伸进了洗手间里,边玩边哭,弄得妈妈非常的无奈。
后来陈铭连不吃饭,拿起手机就玩,父母就把手机没收了,爸爸见状立马生气,严厉批评道:“你看看你,玩什么玩,眼睛都玩坏了!”
陈铭连说完后,他又把手机还给了妈妈。
没想到的是,妈妈并没有因为他这样的举动而对他更加严厉,反而更加让他失去了玩手机的兴趣,甚至在妈妈不注意时还偷偷地玩起了“王者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