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瘾的七种表现:
1、逃避现实,我恨学校,我恨作业,我恨课。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2、学习任务重,疲于应付,我恨学习。
3、假期在家想玩就玩,想玩就玩,想玩就玩,有时甚至可以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玩手机,有时吃饭都在玩手机。
4、孩子把自己关在屋里,除了吃饭睡觉基本都在玩手机,或者是喝水吃饭,我观察了好多次,发现他对手机基本上是没有自控力的,经常玩到半夜一两点,第二天上学又起不来,作业也经常草草了事。
5、和家长对着干,你越是让我这样做,我就偏不这样做,你越是不让我这样做,我偏要那样做,而且有时候还跟家长对着干。
6、跟其他小朋友玩耍,你不让我去,我偏要去,你越不让我去,我就越要去!
7、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喜欢跟小朋友玩耍,但又担心小朋友不喜欢自己,怕小朋友不爱自己,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也是特别需要父母的爱和陪伴的,作为家长的你,在这个时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识外面的世界,这样才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自信。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情绪,家长们首先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与孩子正面冲突,这样才能做到心平气和的教导孩子。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更好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当孩子出现叛逆的行为时,家长们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出现叛逆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走出叛逆的处境。
二、孩子叛逆的原因:
1. 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但是心智还未成熟,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痛苦恼。
2. 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不听话,并且非常叛逆。
3. 孩子开始懂得隐私,但是心理却仍处于比较脆弱的阶段。
在这三个叛逆期中,第一个阶段出现的叛逆期往往是2-3岁,其次就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独立的意识,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会开始不愿意跟父母对着干。
第3个阶段出现的叛逆期,就是孩子12-3岁之间,这时候孩子们进入小学,他们在这个时期开始尝试着适应新的环境,也开始学习和融入新的集体生活。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抗意识和上小学时的不适应感。
如果这个阶段没有解决好,可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孩子就会一直延续着这种不适应感,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3、12-15岁,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开始想要摆脱父母的管束,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不愿意让家长拉手,家长想让孩子往东,他们偏偏要往西,甚至和家长唱反调,越是父母不让做的事情,他们越要做,要和父母对着干。
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情绪反应比较剧烈,容易激动,不容易平息,当他们受到委屈的时候,就会发脾气,并且非常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也会出现这样的表现。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1.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能总是一味的指责孩子,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误,
从多方面的了解孩子的情况,不要着急,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着急,要根据孩子犯错误的原因找出原因,再去教育孩子。不要总是一副死要面子的样子,要给孩子们留出足够的面子,不要为了面子,逼着孩子当众出丑。
2.当孩子做了错事,要及时的指出来,告诉他这样做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应该怎样去做。
比如孩子把牛奶洒了一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说“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你这样做,妈妈会很不开心”。
3.当孩子执意要买一个玩具时,父母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类似的玩具,这个月已经给你买了,你知道玩具店每个月都会给你很多吗?你知道玩具店每个月都会给你多少钱吗?”“玩具店每个月都会给你多少钱吗?”这对于孩子来说,就相当于对着父母撒谎,孩子觉得只要当自己撒谎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惩罚自己,所以他下次就不敢再要了。
4.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给孩子及时的改正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要让错误成为他们逃避责任的借口,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直撒谎。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会更倾向于选择“撒谎”,因为父母从来不会去帮他改正。
但是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这种方式在孩子看来,就是一种不承认错误的行为。
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的认知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