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孩子玩手机被骗
宝妈江女士的女儿才1岁半,平时还是一个乖巧的宝宝。可最近,为了照顾孩子,她竟然用手机刷短视频到凌晨。
看到孩子刷短视频的时候,她还要拿着手机,看到短视频里的夸张的画面,也笑得前仰后合。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因为白天工作太累,在家时,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老人不得不在手机上给孩子看动画片,孩子看了动画片也会去看。老人和孩子看动画片有什么区别?
看手机看电视
看电视一看就是两三分钟,休息会更加长。孩子无聊,往往就会跑来找妈妈,让妈妈们为他们找手机,或者把动画片看完,这样宝宝就不会一直缠着大人要手机玩了。
当然,“陪伴”并不是没有时间,也不是看时间长了就把孩子推给手机保姆。
儿童是成人的观察者,儿童是儿童的模仿者,儿童需要学习。
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学会模仿他人的行为,儿童才是儿童。而现在许多家庭中的父母忙于工作,忙于自己的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
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外公外婆,在孩子小时候都会把孩子丢给他一个人,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在父母的身边很无聊,这样的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补偿心理。
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刷手机,或者说,看短视频,玩游戏,那么孩子就会对手机很敏感,而孩子的感知能力比较弱,对手机里的内容并不特别感兴趣,而且对于父母没有特别感兴趣,那孩子对手机会特别感兴趣。
为什么孩子会对手机上瘾?
由于孩子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得孩子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所以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也会很大程度上模仿父母,并且,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当孩子接触到手机时,就会很容易被它的娱乐性因素所吸引,慢慢的对手机产生兴趣。
而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他们会因此而沉迷于手机游戏,甚至玩到不可自拔。
●导致孩子近视
×时长时间的玩手机导致孩子近视
英国脊柱侧弯者由于玩手机而导致脊椎变形的。英国脊柱侧弯患者在受访时则表示对手机造成的伤害不大,但是对于4—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已经无法正常的玩手机了,而且,如果孩子经常玩手机,导致脊椎变形的几率也会增加。
另外,手机强大的光会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视网膜脱离的概率非常大。尤其是晚上玩手机,会阻碍黑色素的分泌,从而导致黑色素的堆积,睡眠不足,更容易诱发青光眼,从而导致孩子出现眼部疾病。
●专家建议
假期里,父母要注意给孩子留出休息的时间,要多陪孩子出去玩,或者陪孩子读书、聊天,而不是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神器。这样一来,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陪伴的时间太少,才是真正的手机“凶手”。
手机代替父母,成了孩子的情感寄托和心理依靠。一旦你夺走他的手机,就等同于夺走他的身份、他的社交关系以及他少有的成就感获得来源。这个时候,他当然要跟你拼命。
于是,孩子会把手机当成自己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方式要挟你把手机给他。
5、家长以身作则
想让孩子少玩手机,说再多也不如家长自己去做。
在孩子面前,即使家长不是很重视玩手机,但至少也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尽量少多陪伴孩子。孩子会模仿家长,当家长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时候,孩子也会学习。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游戏,看电视剧。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模仿家长。如果你在玩手机,孩子肯定会有样学样,有样学样。
6、规定使用时间
最好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尤其是晚上,10点之前就要把手机收起来。
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自己违反了规则,就要惩罚,让孩子知道这是规则,要遵守规则。
如果孩子大哭大闹,就先让他把情绪稳定下来。
如果孩子的情绪来了,先安抚一下,跟孩子谈谈情绪,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也是不对的,慢慢引导孩子。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哭闹,先安抚孩子的情绪,让他平静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等孩子情绪平复了,再来跟他讲道理。
7-9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时候,家长要适当的放手,让他自己去经历一些挫折。
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更好的成长。
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长适当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只要家长足够重视孩子,对孩子给予了充分的尊重,那么就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了。
随着孩子长大,经历的挫折也会越来越少。
给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机会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晴雨表。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让孩子重视自己的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