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没有权利不让孩子玩手机?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家里就从来没有安装任何能玩的软件,唯独手机功能越来越多,孩子如果想玩手机,只要跟着父母去商店或是电影院,都会自动给父母买。
每次上初中的孩子,每天都会说“再玩一会儿”,有的孩子还会说“再玩一会儿”,有的孩子会说“我不想吃饭”,更有甚者会有“你怎么不挑食,看看人家小李,真是一个挑食的货!”这样的“批评”,这种时候孩子其实是在陈述事实,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们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为什么孩子会反驳。但孩子反驳时,的确是因为父母说话的方式方法更好,
例如可以选择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比如选择和孩子一同吃顿饭,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商量事情,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沟通是双向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容易接受彼此的观点,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促进彼此的沟通。
而不是单方面地输出,或许孩子能够更好地接受,如果一方还是不接受,那么就会觉得很失落,亲子关系就会出现裂痕。
3)“我给你的权利,你应该听我的”
父母理应要有自己的权利,不应该被孩子牵着鼻子走,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而不是只顾着自己喋喋喋不休,通过命令的方式,去要求孩子照着做。
因此,我们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自己去决定。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事情,需要父母的指引方向,但是我们如何引导孩子,决定起来是有很多的选择的。
所以,与其强势,不如给他们自由,让他们自己做决定。
比如,周末孩子要出去玩,而你恰好在看书,你会怎么说呢?
“快去看书,不要看漫画!”
“不觉这些没用的!”
“快点去写作业,别整天就知道玩手机!”
“把手机拿走,我要看一会动画片!”
“快去写作业,别整天抱着手机!”
如果孩子回答这些话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有些父母会生气:“每天就是玩手机,你不知道这会影响你的视力!”
可是孩子真的能在玩手机的时候,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吗?
手机是现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不能再退回到没有手机的年代。
然而,任何时代的进步都不会完全把手机与时代的联系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孩子也不会这样的。
毕竟,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都会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可否认,孩子沉迷于网络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我们却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看成是洪水猛兽,认为孩子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不会沉迷于网络,但其实,在我们所说的孩子沉迷网络的时候,更多的是我们对于孩子的关爱和陪伴少之又少。
很多时候,孩子会将父母从自己的“小世界”中夺走,当他们感受到生活的苦,也就开始逃离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在孩子接触网络的初期,要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把控好自己的频率,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的时间,主动减少上网时间,从而更好地避免过度沉迷。
我们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网瘾作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非健康的心理健康状态,能给人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孩子过度沉迷网络,除了自身安全问题外,更多的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问题。
孩子们过度沉迷网络,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有些孩子沉迷网络是因为自控能力差,不能够分清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界限。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比如当遇到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寻找放松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鼓励孩子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时,才会更加自律,才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寻找知识,并与孩子约定使用网络的规则,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很多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就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规则,让孩子使用网络的规则,这样孩子就不会沉迷于网络游戏。
“适当的网络游戏可以让孩子获得娱乐,但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更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健康。”
来自于网络游戏的暴力、色情暴力,正在毁掉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上网时间,在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尽量给孩子有节制的玩游戏,引导孩子提高网络素养。
同时,家长要合理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不能让孩子被网络游戏吸引走。
本文综合自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人民网、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人民网、首都教育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