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孩子玩手机,是很多家长和老师的通病,是完全禁止孩子玩手机,不知道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在有些家庭,明知道孩子不能玩手机,却还偷偷地把手机塞给孩子玩,
一旦孩子玩手机上瘾,家长往往难以控制,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如果孩子在手机上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那么他的注意力就会从手机上转移,从手机上去关注自己喜欢的事,这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方式。
可能有的孩子玩手机不是因为手机好玩,而是因为他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种乐趣,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事,所以,不要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手机,而是要鼓励孩子找到更多有益的事情,来替代手机,这样孩子就不会对手机那么沉迷。
3、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也要自我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好榜样,才有资格要求孩子不玩手机。
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放下手机其实是很难的,尤其是当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孩子都做不到的时候,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所以,父母以身作则,带头读书,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就会让孩子看到,读书和玩耍其实是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或者事情就是一个人的自律,孩子自己也会努力的去做到。
引导孩子戒掉玩手机,用阅读替代玩手机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的,在引导孩子接触网络的同时,父母也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当然,父母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孩子自身的原因
有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机,是因为他们身边的事物让他们感到枯燥,如果父母没有及时的给他们这种兴奋的刺激,就很容易让他们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而有些孩子沉迷于手机,是因为他们身边的事物让他们感到枯燥,所以他们才会对手机上瘾。
2、父母的原因
父母都是望子成龙,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所以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施加压力,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学习来改变命运。
所以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就比如说: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所以你就必须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将来就能有好工作,有好的生活。""
"你不能整天看手机,玩手机对眼睛不好,现在就看手机。"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是出于关心,出于爱,可是这些话对于孩子而言,有什么作用呢?
这是因为父母的语气总是命令式的语气对孩子进行说教,孩子总是不愿意接受父母的这种教育。
孩子总是要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父母的意志一直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他们就会对着干。
父母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们就是要这么干,也不允许孩子这样做,所以孩子就会对父母有一种本能的抗拒。
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
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最好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所以才会对孩子采用说教的方式,以为这样孩子就能听进去。
实际上,很多时候父母说得越多,孩子越不听,这时孩子越会顶嘴,故意跟父母对着干。
这时候的孩子,就像个小话痨,经常把“谢谢”挂在嘴边,甚至还有的时候还会用手比划一条,说得很有道理。
父母越是如此,孩子的内心就越会觉得自己很烦,不想跟父母沟通,沟通越来越少,最后变得无话可说。
教育孩子,不应该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父母跟孩子一起努力。
“等我长大了,沉迷于手机,你们又觉得是手机耽误了我。”
在这样一个智能化时代,一点不让孩子玩手机好像也很难做到。
可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先培养阅读习惯,再接触电子产品
很多国家的儿童机构都建议:
2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3-6岁可以适当使用手机,一天不要超半个小时。
6-18岁每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脑科学家洪兰建议: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再接触手机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因为在0-3岁的阶段,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都还未形成,身体里的力量会比成人更强大。
而这个阶段,孩子的哭闹、发脾气、无理取闹的时候,正是他们肌肉运动的黄金期,也是他们肌肉构建和神经系统的绝佳期。
一旦习惯了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就要多和孩子沟通,让他明白,除了哭闹,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
只要语气稍微有点缓和,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哭闹是没有意义的,下次还会用更大的脾气去回应我们。
孩子习惯了这种“强制性”的生活方式,他就会把哭闹当成一种武器,以后只要你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通过哭闹来对抗,跟父母“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