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瘾破坏电脑
这是一个最令人痛心的事情。
以前我们认为电脑游戏是一个违法的、严重破坏的行业,那么,电脑游戏是不是罪魁祸首呢?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小编也看到一个说法:
电脑游戏会造成一个长期的行为紊乱。
社会功能受损,比如工作、学习、交友、人际关系都受到影响。
孩子迷恋电脑游戏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其他生活的兴趣。
没有兴趣爱好,只能通过网络游戏来消磨时间。
只有当孩子真正对电脑游戏有兴趣,才能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游戏之中,不至于无可顾及其他。
父母要想办法从游戏里把孩子拉回来,孩子才会对电脑游戏产生兴趣。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位全美首家称之为“游戏研究家”的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金纳,他的书的名字叫《游戏的孩子》。
这本书里面提到的电子游戏非常多,包括电脑游戏、主机游戏、主机游戏、手机游戏、电视、主机游戏、电脑游戏等等。
游戏的设定是根据一款游戏的发展趋势来制定的,每个游戏的规则设定都很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比如:
周一到周四,每天的游戏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
周六周日以及周日的游戏时间设定为3小时以内;
每天最多2小时;
每周三小时以上;
每天中午和晚上的游戏时间是1小时以上。
每次时间设置都是“限时”,不超过半小时,如果到了时间点,就要进行游戏时间的限制。
如果因为孩子的自控力不够好,可以缩短晚上10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这段时间。
家长也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玩上网。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不会产生极度厌学的情绪,也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每天按照约定的时间表进行游戏,以此类推,渐渐地孩子就会对网络游戏产生一种依赖感。
游戏时间一到,家长可以及时提醒孩子:
“时间到了,你看时间到了,该关手机了。”
而不是直来直去命令孩子:“你今天已经跟不上了,该回家了。”
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
“手机玩了这么久了,都玩累了,休息一下吧!”
当孩子玩累了,父母可以提醒他:
“再玩十分钟,我给你十分钟。”
“现在去睡觉,明天再玩。”
不要给孩子制定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表,避免他们将注意力放在玩手机上面。
另外,在孩子玩累了的时候,可以给他一个拥抱,鼓励他继续玩。
这样的转移注意力法,不仅能够满足孩子对手机的依赖,还能够让他们的内心得到满足。
3、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
孩子沉迷手机,也许是因为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或者是觉得手机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他们会选择手机游戏。
想让孩子不沉迷其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说画画、唱歌、跳舞等。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多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没事的时候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玩耍。
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只关注手机了,而是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他的事情上面。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会只关注手机了。
4、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出生前,他们并不知道手机、Ipad是啥物,因为父母总在一旁玩儿,所以好奇的孩子也想看看把吸引父母的东西是什么物体,然后他们便学着父母的样子这里划一划一划,那里按一按,渐渐被里面的新奇所吸引。
每当父母在用时,孩子也要玩的意愿往往会更加强烈。
所以,想要孩子少玩电子产品,父母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
因此,下班回家后,爸妈们请将手机放一边,好好地陪伴孩子游戏和玩耍,这是戒掉孩子这种瘾的最理想途径。
别让手机耽误了孩子
孩子,你可以选择跟手机“和平相处”
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孩子不是别的什么都能打,但是你可以选择一个眼神看出他的问题,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在电影《我的世界》中,嗯哼的妈妈,就是一个只会玩手机的“电子产品”。
每天晚上,嗯哼都要玩一会手机,刚开始嗯哼也是拒绝的,但是宝妈每次都会告诉嗯哼,再玩一会就去学习。这样,慢慢地,嗯哼对手机的依赖就没那么大了。
我们只要有耐心,总是能找到很多方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手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这三招,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
1. 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你的世界其实也没什么好的》中提到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规则,就是大人和孩子一起执行。这个规则一定要有孩子自己的参与,让他有成就感,有参与感。然后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家长可以加入一些“不插手”的角色,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
比如说: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一个游戏,或者说,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一个游戏,让孩子觉得有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