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要玩手机把她打了,爸爸气得拽住孩子,把她扔出家门。
孩子有了手机之后,打开电视,聚精会神地打着游戏。
妈妈又去上班了,只有奶奶在家了,又把手机给她了,还在看电视。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奶奶还很无奈地说:“她想啥你啥都要管,但是她自己又管不了,我也没办法。”
原来,孩子奶奶是一个退休的退休教师,儿子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后,孩子妈妈决定跟着孩子一起,找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朋友来家里串门。
那孩子问妈妈:“手机是谁的啊?”妈妈随口一问,孩子说:“是奶奶给我的。”
孩子妈妈又问:“为什么给你的?”
孩子说:“因为我自己平时也喜欢看手机,所以有时候也会给奶奶刷礼物。”
妈妈无奈地说:“那你知道孩子会对手机上瘾吗?”
孩子说:“还不是因为奶奶不让我看手机。”
这时候,妈妈有些愕然,她不明白,自己明明那么疼爱孩子,为什么还会打骂孩子,才会让孩子对手机上瘾。
父母如果对手机上瘾,到底是孩子做错了什么?
小文的妈妈说:“手机其实是孩子的玩具,孩子玩了一个玩具,可能是因为觉得很寂寞,想找妈妈。”
我想,这可能是大多数孩子都有的通病。
孩子特别不喜欢父母总是在自己的旁边玩手机,可能是因为父母的行为影响了自己的行为。
父母低头玩手机,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变相的忽视。
当孩子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但是在他们的眼中却依旧是手机。
孩子在父母的眼里变成了玩具,他们开始对外界感兴趣,有了自己喜欢的东西。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东西比手机更加重要。
一旦孩子沾染上了手机,那么孩子将很难再抬头,很难再听父母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生活。
“国民才女”武亦姝的父亲武亦姝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
小时候,武亦姝就经常出现在电视面前的形象,一家人坐在一起看书,女儿也会跟着看,还经常给爸爸介绍自己的女朋友。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武亦姝爸爸每周五下午四点半就会抽出时间陪着武亦姝一起去打乒乓球、去学宫学书法,最终考取前三名的她,是最有出息的一个。
但是对于这个在家一直在玩手机的女儿而言,却有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一家人出去吃饭,饭桌上有一个才刚从幼儿园毕业的男同学,武亦姝爸爸说:“我也是第一次见到你,我们也是第一次一起吃饭。”
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这个男同学就和我们一样,瘦高个,脱了短发,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他戴着一副眼镜,头发完整的。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手上捧着一副墨镜,一副眼镜。
在一群小朋友中,这个男孩已经是他人口中的“天之骄子”了。
而且这个男孩子特别懂事,愿意为妈妈分担家务,带着一幅墨镜,哪怕不小心打错了,也不担心妈妈责骂自己。
如今,这个男孩已经结婚成家,女儿却在他看来,他是家里的“死物”,是家里的耻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曾经为自己做过一些事,比如以前,他会对孩子说:“你要是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
这次他的女儿考了98分,但他没有抓狂,而是赶紧拿出试卷,让女儿分析。他把“你要是考100分,我就不理你了”改为“宝贝,我就不检查你的卷子,你觉得你怎么做对呢?”
听到这里,女儿的眼睛里立刻充满了自信,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承担了自己的责任。
当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责任,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能学着自己去承担责任。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孩子没有成长的经历,孩子很难承担责任,父母应该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承担责任的勇气,自然而然的就会获得成功。
3、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期待
除了及时鼓励,发现孩子的长处,给孩子积极的期待,比如多给孩子制定一些进步的计划,例如时间计划、完成作业、检查作业等,让孩子充满信心,带着期待,去学习、去努力,相信自己,同时也相信自己。
孩子拥有积极进取的心态,遇事更容易冷静、客观对待,也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形成健康良性循环。
小编建议:
1.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建立“自信心”,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对于孩子能做好的事情,只要鼓励和肯定,而不是批评、打击,就能激发孩子身上的强大潜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挑战”中建立起自我效能感,从而增添无穷的力量感。
2.家长要不断向孩子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少些“你不行”、“你不可以”、“你让我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