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乖玩手机
2018年8月11日,孩子放暑假了,而表姐在做饭。记者留意到,表姐的孩子从暑假开始就一直玩手机,玩游戏,不按时吃饭,也不按时睡觉,表姐被骂了好几次,孩子也不听劝。
表姐越骂孩子,孩子越激动,最后还没说几句话就发生了争执,孩子一生气把自己的衣服扔在地上,还用脚踢门,令许多家长都十分头疼。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原来,表姐的孩子从小就爱玩手机,玩的太多了,表姐对孩子管的比较严,因为孩子吃饭太少,因此也就放任孩子玩手机,也没有限制孩子玩手机。
表姐的儿子今年11岁了,还是一个孩子,小时候也总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家中没有其他人,所以孩子就对手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随着孩子越来越沉迷于手机,表姐的丈夫也表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一定要玩手机,否则就会成为毁掉孩子的利器。
表姐的丈夫和我说,自从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费尽了心思,没办法只好扔掉他最爱的游戏,结果孩子的眼睛、耳朵、身体各个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差了。
并且对于孩子的视力方面也是越来越差了,每次玩游戏都要把手机给摔掉,甚至还会和家长顶嘴。
尤其是前段时间,孩子放假了,有时候会无意识地玩起手机游戏,根本没有心思去学习,于是表姐夫妻俩头疼不已,每天晚上都要上演一出家庭大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变得不再愿意听家长的话,跟父母对着干。
后来到了暑假,表姐给孩子买了一台手机,没想到孩子却对表姐的手机很感兴趣,开始花费大半天时间来玩游戏,早上起床后,更是玩得更加起劲儿。表姐也非常不理解孩子怎么变得如此痴迷于游戏,她只是每天下班后,督促孩子去读书,于是原本孩子也是会去练字的,但是孩子却整天抱着手机,只要表姐不给他玩,他就撒娇耍赖,还把自己看的无聊的视频用手机打发时间,久而久之,孩子迷上了手机,连动画片也不看了,还经常逃课去网吧,表姐想尽了各种办法,最终孩子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从而导致了现在孩子的叛逆,叛逆,甚至是把手机当成了哄娃的神器。
前段时间,有一位家长找我求助,说孩子现在上初二,马上就要中考了,孩子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不出门,饭也不做,不玩手机,成绩还好,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家长去劝孩子,孩子就说要手机,如果家长说,他就要手机,不给就不去上学,还发脾气。这个孩子该如何是好啊,好好学习,没有手机就像丢了魂一样。
这是一位家长的烦恼,孩子初三了,成绩一直不好,爸爸妈妈妈花了很大的钱,终于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结果孩子天天抱着手机,晚上不睡觉,玩游戏到凌晨一点多,快中考了还在玩,不愿意去上学,天天在家里玩手机。父母一说,他们就急,说不想上学了。
面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骂孩子,骂孩子,甚至还有的用各种方法逼迫孩子去上学。但是,家长们发现,不管怎么说,孩子都是越来越不想去上学了。
小雪的这种表现就是典型的厌学情绪,这种情绪是指望事情解决了,可是依然没有办法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导致孩子一直请假在家不去上学。孩子的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孩子的厌学情绪问题,这种情绪是指望不能解决问题,并且导致孩子成绩不断下滑。
厌学是指孩子主观上对学习的负面情绪,从心理上产生的对学习的抵触,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不愿意去上学,甚至有的孩子因为害怕去学校,在家长面前装病,以不上学来逃避现实。
这种情绪的出现,也让家长们很担心,孩子这么小就离不开学习,以后怎么办?
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来,无数的案例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只是到了青春期,家长们才想起来咨询解决。
在我接待的青少年咨询案例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父母有明显的对抗情绪。
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说自己厌学,超过父母能感受到的痛苦。
一位母亲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
她的女儿今年刚上初中,从小学起,就不爱学习,总爱迟到早退,作为家长,老师经常找她谈话,也找不到什么原因。
直到有一天,老师在群里问了她一个问题:你女儿上课迟到了吗?
她愣了一下,随即便知,这个问题原来是女儿写的,之前从未在群里提及过。
于是,这位母亲接着说:
“那之前是你给女儿报的课外班,我发现她对这些班毫无兴趣,甚至还有一种厌烦心理。
我想,如果女儿没有在公立学校上学,我可能会对她更加严厉一点。”
显然,这位母亲的话戳中了她的痛点。
02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01
一开始,我并没有将信念当成必然,并未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