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玩手机不管孩子,对孩子来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体验呢?有没有以内疚和内疚来驱动孩子听话呢?
孩子对父母发脾气是因为,他需要通过这种方式让父母感到内疚和痛苦,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父母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我想,大部分孩子是在恨父母的同时,也在恨自己的父母的时候。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之前有一个男孩,在街上哭着跑到了一个居民小区里,这个小区里,正是他们父母陪伴他玩耍的地方。
一个是一个留守儿童,一个是爷爷奶奶,他和妈妈在一块,都在用手机、电脑和电子游戏玩游戏。
但他的妈妈,每天晚上,她在旁边看电视,给他送牛奶,让他做作业,可她根本做不了任何事。
最后,这个孩子到了深夜,还在玩手机。
最后,孩子出现了抑郁的倾向,不愿意上学,做各种极端的事情。
你们发现了吗?
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难念,而父母也曾因此焦虑不已。
有些父母,他们自身学历不高,却对孩子的学习寄予厚望;有些父母学历不高,却要求孩子考上重点大学;有些父母学历不高,却让孩子成为学霸,创造了一番事业。
显然,这些父母只能靠自身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便把自己的焦虑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把自己未完成的遗憾、未完成的遗憾、未尽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以此来达到自己的愿望。
这样,孩子的心里自然会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从而为了逃避父母的失望而不得不承认自己。
这种内心的失望和愤怒,不是父母想要看到的。
不真实的父母,只会培育出不合格的孩子。
以身作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帕梅拉·德鲁克曼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父母总是用暴力沟通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便会用暴力沟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也许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的言语威胁而改变,但是当孩子一次次地用父母的言语威胁父母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会在慢慢地变大。
父母们经常使用暴力对待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习惯于这种暴力的表达方式。
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暴力沟通时,孩子内心也会受到创伤,所以也会变得越来越暴力沟通。
3. 释放暴力
如果父母经常性地使用暴力沟通,孩子内心也会承受着来自父母的攻击性语言。
心理学家米歇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将一个小男孩带到了一个广场上,这个广场下面全是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大人和小孩子。
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对着正在踢球的妈妈说:“妈妈,我是坏孩子,我不想活了!”
小男孩在那儿哭得连滚带爬,想要释放自己的攻击性,但是他看到妈妈并没有把他抱走,而是拉着那个妈妈一起吃饭。
最终,那个妈妈妥协了。
之后,男孩妈妈拉着那个小孩子的手,带着那个男孩走到厕所旁边。
这时,那个男孩的妈妈也过来了。
妈妈把男孩从地上爬起来,抓住他的胳膊,边说:“你不想活了,你自己看着办!”
后来,男孩的妈妈在男孩的身上找到了他的“脸”。
男孩说:“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妈妈的注意!”
父母要多关注孩子,认同孩子的感受,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随意指责孩子,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02
少说话,多听听孩子怎么说
这种情况,男孩更愿意和你倾诉,需要你去了解他真实的想法。
青春期,男孩通常会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沉默。
男孩在跟父母交流时,经常会把自己的烦恼或者委屈藏在心里,而很多时候,这种沉默就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所以,父母只需要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时候,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建议,孩子就会更愿意向你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