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8岁的孩子玩手机危害大,手机使用不当导致孩子近视
“手机作为现在的人是一个非常容易被手机轻易捕获的东西,不仅伤害孩子的视力,更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张大妈有两个孩子,她们都是小学教师,平时孩子玩手机不好好学习,加上孩子有些叛逆,张大妈让她们管孩子时,孩子回答说要去打游戏,张大妈说打游戏对眼睛不好,张大妈就觉得打游戏很有吸引力,就把孩子的手机给没收了。
孩子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家长管了吗?张大妈说,孩子现在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叛逆期,每天就知道打游戏,问他在打什么游戏,都是随便,就知道打,有时还不给钱,不给钱就辱骂,打父母的。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这几天,张大妈也发现孩子的成绩有所下滑,还经常抱怨弟弟在学习上不用心,经常对他大吼大叫。他们家孩子在老家中考得了抑郁症,是厌学,不愿意去上学,后来去医院确诊,是抑郁症。
张大妈一开始还以为是弟弟的问题,后来才知道,是弟弟的成绩下降了不少,而且弟弟的成绩也不是很好,于是张大妈就开始了解情况,经过一番询问,原来是弟弟的成绩排名一直比较靠后,总是容易跟不上学习进度,张大妈的心里就特别难过,就经常跟弟弟吵架。
再加上弟弟的成绩一直处在班级的中游水平,这让张大妈非常着急,于是对张大妈提出了让孩子去上学的要求,但是孩子并没有去上学。
后来父母就给张大妈说,孩子不想上学了,自己就想好好学习,也不想补习功课,所以想出来的办法,就是不去上学。
在张大妈的劝说下,孩子才去了学校。
但是父母并没有把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当做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孩子没有办法自主学习,没有办法自主学习,也不想被父母“修理”。
这时候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就是对父母的态度,不尊重、不信任、不感恩,完全成了他们口中的叛逆,越来越严重。
于是,张大妈让孩子去上学,并给孩子找了一对一心理咨询师。张大妈说,当时张大妈对孩子的这一份信任已经悄然而至,孩子大了,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时常告诉自己:孩子是叛逆的,是需要尊重的,是需要关爱的,他们叛逆的背后,其实也是他们对于情感的需求的诉求。
咨询师告诉张大妈,他们对孩子的现状已经失望透顶了,现在孩子辍学在家了,一方面是没有好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是对他们的现状不满意,甚至于没有意识到是由于自己的无知导致的。
她这才得知,原来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情况不稳定,已经逐渐出现了厌学、辍学的情况。在这个时候,张大妈已经非常着急了,孩子不是不愿意学习,而是真的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了厌学,在各种事情上都已经让张大妈变得焦虑。
所以,当张大妈的电话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去寻找孩子。而孩子最初不愿意学习的事情并不是他,而是张大妈一直没有将自己的这种焦虑情绪调整到自己的情绪里。
当孩子出现厌学、不想学习时,他其实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焦虑爆发期,而张大妈并没有将焦虑的情绪调整到合适的状态。这时候就要及时“充电”,将学习的“电源”拉出来。
此时,张大妈需要再一次将自己内心的焦虑情绪处理好,孩子才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进入学习状态。而不是,父母内心无比焦虑,孩子却还在学习,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让孩子将学习和焦虑都释放出来,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劳逸结合,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02 自我放松,高效学习
很多孩子之所以有厌学情绪,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而一旦没考好,他们就会产生自我怀疑,产生愧疚感,甚至是抑郁情绪。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就会被吸引走,也就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最后甚至连老师对他们的批评都听不进去了,更加自暴自弃,直接会自暴自弃。
因此,家长在这个时候,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认识到:成绩只是验证你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它并不能说明你不聪明,也不能证明你不行。只要你愿意努力,我们一起努力。
03 换位思考,
理解孩子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童心,换位思考也是通往成功的一种方式。如果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如果孩子有这种想法的话,就可以用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这样孩子也会感到被理解,从而愿意去改正自己的错误。
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做出的一些行为都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所以不要总是以家长的身份和孩子相处。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去责骂孩子。
面对孩子的错误,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应该如何去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