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组织孩子玩手机
“
手机玩多了,眼睛近视了!”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那好,可是,不要玩了,不让玩我的,他还要玩。”
我们都知道,玩手机,对孩子视力不好,但是,就会有人说,
“这个是应该要允许孩子玩的,不能孩子玩手机就闹,自己要是玩手机,就不可以带他,就不可以。”
“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当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给他手机玩,因为小孩子最主要的就是玩,孩子玩什么游戏,也是要跟着他,家长可以帮助筛选一些益智游戏,让孩子们接触,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沉迷在里面,家长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兴趣。”
4. 家长应该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所以回到家后,晚上都很少陪孩子,对于孩子的陪伴是很少的,而手机的使用则是最有效的陪伴,可以拉近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家长应该多抽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一起看书,和孩子做游戏,或者说可以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玩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游戏,要让孩子知道手机的正确用途,而不是让孩子养成玩手机的习惯。
手机对于孩子的危害
1. 影响孩子视力
当孩子对手机充满着好奇的时候,对其他的事物也会引起视力的下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导致孩子视力下降,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很大的影响。
现在很多人通过手机的蓝屏,观看视频,而自己的视力也会受到影响,并且长时间玩手机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视力。孩子的视力下降是非常大的,并且现在小孩子也是要特别喜欢玩手机的,特别是孩子喜欢玩手机的话,孩子就更容易会对手机产生依赖。
2. 影响孩子的性格
孩子的性格是非常容易变的,在手机上面玩的是什么游戏,孩子就会跟着玩什么游戏,而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并且孩子也会有话痨,不愿意跟家长说,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3. 影响孩子的睡眠
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的精神,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一个不利于睡眠的状态,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导致孩子总是想要玩手机,无法入睡。所以家长也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玩手机的这件事情,不要强制孩子,要给孩子一个相对应该的玩手机的空间。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这件事情,家长应该怎么办?
1. 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手机了,家长不要再去打骂孩子,可以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带孩子去公园散步、游乐园或者是让孩子在家里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项目,让孩子转移自己对手机的注意力。
2. 合理的安排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手机了,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要用暴力的方式来逼迫孩子,以暴制暴,这样只会让孩子对手机更加的渴望,从而愈发的沉迷于手机。
可以跟孩子做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阅读,画画,户外活动等,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3. 和孩子约法三章
当孩子已经沉迷于手机游戏,再去施以言语威胁,比如跟孩子许诺下次考试成绩不下降,却只是单方面的执行承诺,这不仅会让孩子感觉压力很大,也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约法三章,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玩多久,比如作业完成得好可以玩十分钟,平时作业完成可以玩十分钟。
当然,家长也可以让孩子选择先做哪件事情,而不是任由孩子自己选择。家长在给孩子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后,就要完全地信任孩子,不必担心他们没有完成。当孩子按照自己规定的时间完成了规定的事情后,家长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奖励。
这样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还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自主权的,有责任感的,而不是父母对自己的安排内容,不尊重。
孩子的生活,本该是他自己的,而不是父母的。
父母适当地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这样才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自己是被尊重的。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他们就会更加自信,也会更加的主动,也会在意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存在。
被尊重的孩子,内心充满着安全感,自信也会更加的强大。
3、适当的放手,给孩子一些自由
很多家长总是在不断地约束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长,却忘了孩子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在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探索这个世界,以及自己去理解世界,所以,父母在这个时期,要学会适当的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就会形成自己的个性,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会更加的追求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也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坚持,而这些坚持的背后也都是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