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想要玩手机的时候视频,手机等APP便关掉了。当孩子想要玩手机游戏的时候,家长让孩子去查资料,或者直接给孩子开视频。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家长用手机或平板等设备打着孩子,在旁边刷着视频,有时候是孩子在玩耍,有时候是家长在看电视剧。在这些家长眼中,手机简直比自己的孩子还要重要。
于是当孩子想要玩手机时,就会遭到家长的大声呵斥,其实,这些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尊心,也想要得到父母的关爱。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如果家长一味地抵制,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他们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从而渐渐疏远父母,疏远同龄人。
最后一种,家长对孩子的错误教育没有及时纠正,导致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理,时间长了,慢慢就会成为问题青年。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受到自身性格变化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做错事,因为他们很容易被“感情”所淹没。他们认为父母不理解他们的感受,认为父母对自己的理解过于简单。
而在一些青少年抑郁症的高发群体中,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不在少数,因为他们会感觉到自己的很多处境遇和情绪是不被父母所理解的。
“情感勒索”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为自己在父母眼中,已经是失败者。
2、父母的忽略让孩子的内心逐渐扭曲
曾经有一个男孩在自述中说自己的经历,因为他的爸爸妈妈是在外地工作,在他每天放学后就回到家,一直觉得孤单一人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无力感。
他向父母倾诉,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没想到却被冷冷的眼神一扫而过,继续表达自己的软弱和不知所措。
3、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不再亲密
我们总是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听话。孩子其实是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感受到了被忽视。
如果父母无法再用权威去压迫孩子,孩子只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父母对孩子的忽视,会让孩子关闭与父母沟通的心门,筑起一道心墙。这种忽视会让孩子关上自己的心门,从此再也不愿跟父母沟通。
我的一位亲戚的女儿,就很典型。从小就和父母没有什么交流,但是在她13岁生日的那天,她的爸爸给了她一份生日礼物,而这一份礼物的名字就叫做“玫瑰花”。
那个时候的她在大家的眼里,觉得很可爱,她非常有孝心,也很乖巧,可是她爸爸总是对她说:“你长大了,要嫁给我。”
虽然是一句简单的话,可她觉得非常的委屈。她在想着怎么取悦父母,让父母开心。
甚至还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管她,她会觉得,只有这样她才能在父母的眼里得到认可。可是她在这种情况下长大,她是什么都不会。
她像一个自卑的小孩子一样,总是喜欢用别人的错误来证明自己。
妈妈只看到她不开心的一面,并且把她关在门外。爸爸时常跟她说,如果你没有完成作业,就不要回来了。可是她心里却觉得很委屈,她觉得是自己不听话导致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
她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就是不敢做。为什么做什么都是错,即使自己不小心做错了,妈妈也很难受。
长大后,为了寻求内心的平衡,她做了很多自己的事情,从来都是父母说了自己听了,自己说了算。
小时候,父母习惯性地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作比较,她会认为别人的孩子都比自己的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她长大了,拿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项跟别的孩子做比较,很容易让自己的内心觉得不平衡,内心就会特别的难过。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是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能一直活在别人的标准中,所以要学会不断的完善自己。
四、孩子有情绪的时候,转移注意力
在孩子的情绪管理中,家长最好不要打孩子,因为这个时候打孩子除了让孩子感到难过,并不会起到任何正向作用,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变得更加自卑。
有些孩子脾气不好,可能会经常冲动打人,甚至是有暴力倾向,所以在看到这些不好的行为时,家长就要及时纠正孩子。不要以暴制暴,应该告诉孩子如何改正。
比如,带孩子出去玩,这时候你不要直接告诉孩子:“不许打人”,而是告诉他:“如果你想玩什么,你就去做什么,你想玩什么,我都支持你,但是这个行为对你的伤害还是蛮大的,下次你就不能这样做了”。
之后要及时鼓励和支持孩子,告诉他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让他有这种行为的结果,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他这样做是错的,对不起。
而如果孩子的问题我们不大惊小怪,他的问题其实是很正常的。他的每个阶段都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现的,我们需要去引导孩子去观察,去引导孩子这样去思考,这样去做,那样去做,而不是去指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