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孩子坐路边玩手机
看到公园里,有孩子骑着电动车玩的,还有孩子边玩手机边吃饭的,不知道是不是特常见。
他们的父母,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在低头看手机
一位爸爸看到女儿把手机交给自己的妈妈,很生气地对孩子说:“你自己在玩手机,我看你是不是对手机不抱兴趣了。”
女儿说:“嗯,我对手机还挺着迷的。”
爸爸说:“对的,妈妈都看了。”
女儿说:“我跟爸爸一样,手机没电了。”
爸爸说:“那我也没办法玩,不看了。”
我又问:“可是爸爸看到你在玩手机,爸爸看到了也没说什么呀?”
女儿说:“没什么呀,我说玩游戏的时候可好玩了。”
爸爸说:“那你有没有想过爸爸看到了什么?”
女儿说:“我想我的好朋友都没有了,那你爸爸对我好是不是就不重要了?”
爸爸说:“那你玩游戏的时候,你要是说,我们喜欢你玩游戏的时候,我们心里都特别开心。”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跟爸爸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不管是和队友还是队友,又或者是跟家长,又或者是在学校里受了委屈,也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爸爸妈妈跟孩子在一起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心无旁骛,心无旁骛,用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
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肯定会更容易让孩子与我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2. 学会向孩子请教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的时候,父母就需要向孩子请教。
比如孩子觉得学习太难,很多父母会向孩子请教,然后拿着孩子们喜欢的习题册,一页一题的去请教孩子,还有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你上课听讲比他们在学校听讲好,然后上课的时候他们就会向孩子请教问题。
还有的父母会跟孩子约定,在学习的时间里,他们不会用手机来玩游戏,如果孩子完成了作业,就可以玩一会游戏,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会得到奖励,如果延长时间孩子就会非常不开心。
其实,父母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当孩子对自己主动提出要求时,父母也要及时表扬,让他对学习充满自信心,自然也就不会沉迷于手机游戏了。
2.父母要管理好自己
父母要给孩子起到榜样作用,要求孩子的行为,自己先做到,才能有说服力。
有的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喜欢摆弄手机,孩子问:“妈妈,你怎么看手机啊”
,父母就说“你怎么又看手机”
。
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改正,还会起到反作用,孩子看手机是在学习,你手上在玩手机,孩子本能地会怎么想呢?
所以父母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要拿手机,而是跟孩子约定,写作业时,你在哪里看书,学习到哪里,在做什么。
父母跟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学习,一起努力提升。
第三,适当的奖励。
这一点,其实也非常的重要。
物质奖励,特别是玩具的奖励,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一下子把玩手机变成了一件好事,又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可以每天给孩子奖励,可以买一些他喜欢的玩具,或者带他出去旅游,一起画画,或者带他去逛公园,去爬山。
这样会让孩子有更好的体验,而不是把孩子学习的事情全部丢给他,这样做的后果就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感。
一个人要想让事情发生改变,一定要先从自身开始改变。
父母可以跟孩子做一个约定,什么时间段什么事情最重要,如果没有约定,这时候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做好约定,并且不能纵容孩子随心所欲,否则孩子很容易变成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在约定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说话方式,比如说:“我看到你写完作业,你就把电视关了,能不能干什么?”
“你不想写作业,那就不写。”
“你想去干什么就去吧,反正你自己有安排。”
“我不管你了,自已做主。”
“你这个不听话,那你以后就别写作业了。”
………………
对孩子不遵守约定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可能还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让孩子觉得是爸爸对妈妈不尊重,或者是妈妈不理解他,觉得爸爸不爱他。
而且这种情况下,孩子是不愿意接受批评的,因此家长们要用温柔的语气对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也是教育孩子的基础。
2、注意沟通技巧
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该注意沟通技巧,要多观察孩子的情绪,通过询问的方式来和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去面对错误。
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千万不要用打骂、责骂等简单粗暴的方法教育孩子,导致孩子养成暴躁的性格,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错,都要找到孩子行为的原因,和孩子一起讨论,等孩子冷静下来再和孩子交流,在和孩子交流时,要注意语气和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