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的孩子玩手机吗?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比尔盖茨几乎每天都要玩5至8小时的手机,甚至在21世纪的今天,只要在学校不玩手机,就算没有多少人受到欺负,也会过得很开心。但是,亲爱的各位,你知道吗?每天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每小时6分钟玩手机!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发现:每天使用智能手机达68分钟以上,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极高。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其实这个不难理解,手机看似方便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可是经常一家人坐在沙发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有什么难题、不开心也不当面交流,放在心里的事多了,自然也就容易抑郁了。
此外,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手机里有海量的信息,各种软件让人应接不暇,正是这种“过度刺激”,容易让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甚至造成智力受损。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每天玩手机的孩子,超过3小时,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过早变薄。
而每天玩手机超过7小时的孩子,大脑皮层变薄。
也就意味着,每天玩手机超过7小时的孩子,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
手机带来的垃圾快乐,的确容易让人上瘾。但垃圾快乐并不仅仅带来了短暂的愉悦,它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02、手机的“弊端”:
耽误孩子学习
说到这里,可能有很多家长会反驳:
难道孩子就不能玩手机吗?玩手机就会上瘾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记得去年暑假,我带孩子回老家探亲,刚从城里出来,在小区里遇见了一个得了白血病的老二,我就聊起了他,他才6岁。
原来,他一年级的时候,因为看到同学都有智能手机,他也想要一个。
但家里没有手机,他爸爸没有同意,于是他就哭了。
虽然只是很小一件事,但是他的眼泪却让我无比的心疼,这就是手机对他的“诱惑”。
手机里,游戏的画面和故事里,充满了他小时候父母对他的“严苛”。
记得那是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是父母给他配了一部手机。
是手机,让他开始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不良的习惯,导致了他的成绩下滑,并且他的视力也开始有所下降。
而且,因为对他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手机更重要的了。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一些观念,无意间给他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成绩下降,甚至上课的时候,都在悄悄的玩手机。
他父亲告诉我,儿子是怎么回事,他不认为这是教育的问题,但并不是他自己的问题。
明明弟弟上学那会儿,成绩中等偏上,但是他就不想学习了,成绩一直往下掉,班里中等偏下,他们全家都没当回事。
二、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为此,我们又查阅了一些资料,归纳了一下,发现在表弟小学阶段,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的中上游,语文成绩不好,他的爸爸就开始加大他的学习力度,让他学数学。
他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就自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记不住,要是记不住的话,就会导致第二天考试的时候明明成绩很差。
于是爸爸找了老师,老师说他上课走神,其实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所以记忆力差,所以听讲的时候都听不懂,这个时候他的爸爸只是严厉的批评他:“学什么东西,注意听讲,要是走神了,要么就听不懂了,以后要注意了”。
可是,他爸爸还是照样督促他,让他不要走神,不要走神。
他依然不听,爸爸就故意走神,然后让他闭上眼睛去思考,他都不会。
而且,他爸爸还会用非常恼火的眼神盯着他。
最后,他被骂的,都快要憋出病来了。
如果说,“硬”是最毒的教育方式,那么“软”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情绪稳定,少发脾气,说话不计较,不做情绪失控的父母。
只有情绪稳定的父母,才有好的教育。
而情绪失控,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就像是一只老虎,你使劲地抓住他,它却抓不起来,你希望他从你手里把你抓回来?还是它自己从里面把你抓回来?还是自己从里面把自己的或者自己的也抓回来?”
我们所有人的情绪都是有来源的,真正的情绪也来自于我们的言行举止。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就会在潜意识中被“克隆”给别人,并且难以控制。
因为他看不到别人的痛苦,需要从他人那里看到自己的痛苦,也需要从他人那里看到自己的痛苦。
所以说,面对孩子的情绪,我们不能只看到情绪,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看到情绪背后的需求,从而帮助孩子找到应对情绪的办法。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很实用的情绪管理策略,那就是跟孩子一起用“三不”,学会那些让自己生气的、生气的、生气的、生气的、生气的,不高兴的、生气的、愤怒的,把这些情绪化作一团积压在里面,汇集成一个拳头,当自己打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朝自己的这个暴君砸过去,然后大声痛哭,发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