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孩子玩手机头疼不已
金华一名4岁男童因乱玩手机,家人和奶奶不知道说了多少次,然而孩子无动于衷,孩子却只说“不想”。
他的父母也是低头玩手机,就是不理他。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为了不惹父母生气,他躲在角落里,手里捧着一个手机,过了一会,竟然把头伸进了隔壁的桌子。
父母们都被孩子的举动惊呆了。
孩子们还小,好奇心重,每次在玩手机时,就会不自主地从各个小细节中吸收信息,对外界没有反应,这种现象是“缺乏感”引起的。
心理学家发现:
一个人在童年阶段,如果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交流频率较多,孩子会在与父母的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感,并逐渐获得安全感。
反之,如果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事业,很少陪伴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冷漠的人,在父母眼中,他是不被爱的。
在家庭中,父母们往往会忽略孩子真实的心理感受,经常会把孩子的行为与他人为错误联系在一起。
比如,有些父母对孩子进行说教,比如骂孩子,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继而滋生更加的叛逆行为。
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忙碌,对孩子疏于管教,致使孩子滋生出偏激心理,他们会选择与父母对着干,为了发泄情绪。
这样的行为正是孩子发展出自我约束自身的正常现象,反而会为了博取父母的关心、关注、照顾而做出一些与父母最为反常的举动。
当孩子表现出不听话的表现时,父母的惩罚有些过重,过重的惩罚会让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因为父母的惩罚会让他们产生害怕的心理,觉得父母不爱他们了。
从而激发孩子叛逆的心理。
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非常常见,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这些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他们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但是他们不会正确的使用方法,或者不知道什么方法能够达到目的。
父母就会把自己的关注度转移到孩子的行为上,从而更加刺激孩子叛逆。比如说父母吼叫孩子,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认为自己已经管不了孩子了,而且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也不靠谱。
面对孩子叛逆,家长会有哪些错误的行为呢?
1、给孩子树立规则
我们通常都会对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斗争说:“你必须听我的!”可是很多家长很少会去考虑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他们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而孩子又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所以你是可以对孩子进行一个判断的。
2、保持冷静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可能是因为家长的情绪是失控的,在面对孩子的叛逆,尤其是面对孩子的顶嘴,家长会使用一些过激的语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有情绪,你越是这样的去和孩子沟通,孩子越会顶嘴。所以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当然要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和孩子沟通。
3、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
孩子如果是一直在这种状态下成长,孩子就会变得很有主见,也会非常听父母的话,所以父母要学会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学会表达自己。
当孩子能够自己表达自己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不会那么焦虑,他们会明白父母并不是想要伤害他们,他们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当父母表达自己的时候,要学会表达,父母就可以和孩子更加的心平气和。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性格,父母在育儿的过程中可以多观察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孩子表达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耐心的聆听,并且通过沟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表达。这样的话才能够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也不应该永远都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角色,不是控制者,而是引导者,是朋友,是支持者,是守护者,是监察者,是孩子保护神,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来守护我们的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更不能以爱之名干涉孩子,甚至严苛的指责,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你的爱,是没有边界的。我们必须有原则,有底线,我们才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掌控孩子的人生。
对于已经上高中的孩子,要有一定的界限感,在底线之上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需要完全的自责,因为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过程,犯错误可以自责,而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就放弃。
不要一味的恨铁不成钢,要求孩子每次考试必须考多少分,否则就对她进行责骂,这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她,以后她会更加不敢信任别人,我也不希望她犯错误,因为任何人都不会犯错误,更不会因为没有能力就永远被否定。
第二、家长要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学会对孩子降低要求,只要她取得了一点点进步,我们就应该给予鼓励,要让孩子知道,我们对他的这个阶段的成绩是有期望的,只要努力过,就应该肯定他,培养他的自信心,让他能接受一些挫折,但不要过分强调竞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