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的几条规定,
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给孩子强调
01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关于自制力
孩子小的时候,自制力比较差。
所以,要么不给孩子玩,要么就给孩子玩。
但是,到了2-5岁这个年龄阶段,大部分的孩子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手机,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自己的隐私。
所以,家长和老师们就觉得,孩子玩手机是洪水猛兽,一定要严加管控。
但是,其实家长和老师对于手机的管控是因人而异的。
家长和老师们所认为的严格管控,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更像是一种控制。
他们很担心孩子因为玩手机影响到学习,影响到身体健康。
但是,就算孩子长大了,当他们还是一个未成年人的时候,他们依旧会对孩子玩手机的管控,充满了不信任和不信任。
那么,作为一个初高中孩子的家长,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03
那么,首先,作为家长,如果你看到孩子有这样的现象,首先要冷静,
不是你孩子有问题,是你不信任他,那才是你要看到的样子。
当你冷静地看到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不急于去纠正,而是先冷静思考,在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是否有你认为他“是”的讯号。
比如你要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如果你说:“这种事你做得不对”,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的错误已经严重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但如果你继续说:“这件事搞错了,我感觉很难过。”
那孩子一定会在你描述的时候,不为所动,直接告诉你错在哪里。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检验对错,又能培养孩子弄清因果关系的能力。
5、沟通时,注意肢体语言
如果你用手指头去指孩子的时候,他很可能会把手放在桌子上,或者把椅子拉在家长身上。
这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对孩子的关心。
“妈妈很爱你哦!”
这时候,千万不要再说“你的手指头很痛”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话会让孩子感到很气愤,还有可能会被指责:“做事太不认真。”
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不会很烦躁,也不会再和你对抗了。
7、用幽默化解孩子的不当行为
对于不当行为,我们可以用幽默化解。
比如,孩子扔东西,故意和你对着干。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宝宝,玩具掉到地上,你把它们都放到地上了,真把我们家糟了!”
用幽默化解孩子的不当行为,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8、夸奖孩子的创意
孩子爱画,当他的作品被挂在嘴上时,孩子会发现自己的创意不断被表扬,会很开心。这个时候,他也会把刚刚画的过程也画在脑子里,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你给孩子买东西,他总想让你从这里拿到那,当你不在的时候,他总能把它画在纸上,以至于父母经常提醒他要把东西扔掉。
你希望他把字写好,把字写得漂亮,把画完可以用来和别人聊天,他总是照着自己的想法来,喜欢让你给他报兴趣班。
父母认为好的兴趣班,他就能提高成绩;喜欢的衣服,他就能心情舒畅,不需要逼着去做。
这种情况下,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能让他快乐吗?
事实上,这些兴趣班,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顾虑。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学点英语、练钢琴、练口算,这些都可以,但一定要有个度,别无他法。
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给孩子报兴趣班,那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兴趣班的各种活动所吸引,也就根本没心思去思考了。
从而,只顾着玩乐,注意力被网络吸引,不想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
在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禁果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
大人应该要是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孩子就会跟着模仿,也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在孩子接触网络之前,家长要先以身作则,严格控制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当孩子提出想玩游戏的时候,父母要先了解清楚孩子的喜好,让孩子学会判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是很好沟通,适当的引导也能让他们有个时间,去运动。
在网络中,他们可以找寻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释放情绪,寻找成就感,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耍。
但孩子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也是不好的,有些孩子甚至在现实生活中跟同学的关系也不好。
于是孩子就会在网络中逃避到游戏中去,在现实生活中会不合群,甚至会受到不良影响。
四、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可能不局限于手机,不限制孩子接触网络。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上网成瘾的原因,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