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老说孩子玩手机老师怎么回答,不知道家长心里在想什么。可是我们有没有发现家长的回答根本就没用,不是孩子对手机有多大的兴趣,而是孩子对家长的这种回应根本不感兴趣,家长心里想的不是老师的工作,而是手机该如何使用。其实这种观点和实践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是我们普遍认为的孩子拿手机就会玩游戏,在这里我们说的孩子拿手机就是跟别人聊天聊天,是用来跟其他小朋友交流。
但是他们不是玩手机就是看别的小朋友聊天,所以家长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孩子没有玩手机的时间,不用来跟家长沟通,所以家长也没有必要来这么多废话。我们要做的,就是理解老师的意思,然后询问:“那孩子不玩手机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一般情况下,老师会跟家长进行沟通,有些家长可能会非常生气,会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不上学怎么能有出息?不上学你能有什么出息?”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这时候我一般会告诉家长:“那你这样说,他是不是觉得活着没有意思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在家长的思维方式里,他们不认同你的观点,你给他贴了一堆标签,他是真的觉得你的观点是对的,他是在颠覆他的认知。
所以,当孩子跟你说他不想上学了,你怎么回答他都行,“你为什么不想上学”,“你怎么这么懒”,“你怎么这么爱哭?”
这时候孩子可能会说:“你有一堆事要做,你没有时间陪我,你怎么这么想不开?”
这时候你可能就会反问:“这孩子怎么会这么想不开呢?”“你怎么这么想不开呢?”
那他肯定会去考虑这个问题,你就给他贴了一个标签,那他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或者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
父母需要好好地思考一下,孩子这个时候为什么会厌学?是学习压力太大,还是学习受到太多挫败?还是同学关系不好?或者是跟不上学习进度,或者是老师对他的批评不够认真?弄清楚了之后,我们就该对症下药了。
2、找原因
孩子在这一阶段,会有厌学情绪,家长不能光知道,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要从源头开始,找对原因,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帮助孩子提高成绩。
如何应对厌学情绪?
1、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都是错的,一定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要拿孩子的成绩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能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考100分,就去责怪他们。
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找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和帮助他们,让他们重新拾起信心,在学习上找回自信,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2、
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家长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改善家庭环境,提高亲子关系,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一)、
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很容易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在学习时也会变得专心,不会因为周围环境的诱惑而分心。
(二)、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不可否认,“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家庭教育的问题,那就是父母的教育观念。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有出息,成绩优异,长大后能够有个好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从而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但是正确的教育观念真的对孩子来说,其实是很重要的,父母需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不该做的。
其实,父母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必须要注意,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
1. 学会尊重孩子
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以客观的态度来进行交流,不能“唯成绩论”,不能“唯成绩论”,要学会尊重孩子,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
2. 学会有效地倾听孩子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学会有效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要让孩子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发育过程,从而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而这个阶段的孩子内心情感萌生多,对于新鲜感的需求以及在家庭中存在的困惑都有可能使得孩子产生矛盾,使得孩子的内心产生不良情绪。这个时期的孩子尤其在意自我形象,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在行为上特别容易冲动。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
3. 在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
1. 给予孩子尊重,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应该耐心的去倾听,不要去打断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