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放暑假在家里玩手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孩子不听话的行为在很多家长眼中是十分古怪的行为,
“孩子就是玩手机”,家长们一定要慎重考虑,若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父母再训斥,孩子根本不听你的话,就会引起他们的过激反应。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对手机的痴迷后,想要管教,却发现管教不了,心里难免焦虑,甚至会动起戒尺,这种场景在许多家庭中都发生过。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呢?
三、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远离手机
1.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大千世界,手机的确是一件好东西。当孩子沉迷于手机,家长不要一味的去制止,应该从自身找找找原因。
是不是自己平时太过强势,不由自主地命令他们放下手机,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是不是孩子有自己喜欢的兴趣?是不是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在玩手机,孩子会认为是周围的人都在玩手机。
如果孩子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不愿意学习,变得叛逆,这时候,父母要理解孩子,试着多些沟通和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和他是一种很好的同伴,当他有需求时,可以向同伴倾诉。
只有让孩子有倾诉的对象,
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倾诉,孩子才愿意把内心的压力减少在父母面前。
2. 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教育专家尹建莉说,父母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孩子若是优秀,那是她的幸运,但若是孩子颓废,那就是她的不幸。
詹青云说,她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才艺兼具,是老师和同学羡慕的对象。
这样的孩子,其实老师和父母都很满意。但问题是詹青云说,虽然学习很辛苦,但每次一想到她的同学都是这样的同学,就更加的颓丧了。
詹青云认为,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是更高的。她要知道,老师和父母对她的期望,是他们几个的功劳。
詹青云的父母是一个只有一个人的人,所以她内心是非常的自卑的。所以她总是跟家人说自己不想让父母失望。
她的父母一直对她都是比较严格,她也一直想让自己的父母满意,所以她每天都会努力学习,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
在家里,她跟父母说自己想要考上大学,可是父母总是说,因为她考不上,所以父母就不要她了,就不要她了,所以她的内心非常的苦闷。
詹青云的家庭,在父母的眼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存在,詹青云的父母也就很少对她说她的问题。
所以詹青云的父母也并没有给她施加压力,反而给她很大的压力,在父母的支持下,詹青云的性格也一直很阳光,充满了自信,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积极向上,也很热爱生活。
02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父母要懂得因材施教
在《小欢喜》中,英子就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子,她的梦想是考上清华,但是妈妈觉得她现在的前途是考不上清华的,所以就想让她考上清华,给她的压力太大。
她想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想听妈妈的话,她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被看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与人沟通的欲望,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更不会去和别人沟通,遇事容易钻牛角尖,缺乏共情能力。
英子从小被妈妈逼着学钢琴,整日以泪洗手,她明明可以去考清华大学,但是妈妈非逼着她考清华北大。
英子拼命反抗,嘶吼力竭的哭诉,但妈妈依然不为所动,只是温柔坚持让她顺从。
其实,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恶魔,父母越逼他,他越是想逃走。
逼着孩子学钢琴,是为了孩子有一技之长,成为一个高智商的人,孩子在未来人生路上奔跑,是为了让孩子更优秀。
最后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早就不学了,想孩子成才,父母一定要逼他。
只有逼着孩子去学特长,培养他的生活习惯,他才会去做。
而孩子只有拥有一技之长,才有自己的发展的空间,才能不被别人家的孩子所累。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杨绛先生说过:“好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朱绛先生家书》中,曾提到:“好的教育,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父母的教育影响是终身。
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学什么。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孩子放学回家后,做作业,父母最好不要看电视或玩手机。
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建议父母要努力看书,少看手机,并结合一些书内容来阅读。
2
高质量陪伴
有效陪伴的前提是家长高质量的陪伴,家长高质量的陪伴有助于孩子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