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生完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有了一个话题。
孩子哭着要求买手机,没办法,只能约定。
那么,我可以给孩子买不买的手机吗?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当然可以,毕竟孩子毕竟是孩子。
另外,可以买手机的时间是固定的,因为孩子的自控力差,当手机的陪伴让孩子觉得温暖,玩手机就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了。
所以,不要总是把玩手机当做坏事。
如果你真的想要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可以试试这三个方法。
首先,不要一味地禁止,要跟孩子商量,可以使用“替代品”。
很多孩子之所以玩手机都是临时起意且没有限制的,这就跟孩子没有规则一样,孩子玩起手机就没有限制。
你可以跟孩子商量,每天可以玩多久?或者每次玩多久?然后定一个小目标,这个目标会比较容易达成,孩子就会更愿意去执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尊重,更愿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帮助孩子明确上网的目的。
我们需要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网络也不例外。
游戏也不例外。
游戏的社交非常便捷,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来社交,所以孩子可以通过游戏来提升社交能力。
我们可以把游戏比作一个社交工具,孩子通过游戏了解社交的规则、建立关系、获得成就感,这都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容易获得的。
比如我女儿喜欢打游戏,这是她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的,因为我们都喜欢那种感觉,就是这个游戏让她很开心,她就愿意跟我们分享,她就愿意和我们分享,很多时候家长只是看到孩子打游戏的表象,却看不到深层次的原因,导致家长只是看到孩子打游戏就批评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爱。
很多家长的口头禅就是:“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那么乖巧懂事,你怎么就不能学学人家,你怎么这么笨?”
如果我们用一个绕口令来解释“游戏是孩子的语言”,那么父母就要换成“游戏”。
比如说,孩子喜欢踢足球,那么父母就可以说:“你喜欢踢足球,可以和我们一起玩吗?”
孩子喜欢剪纸,那么就可以说:“你喜欢剪纸,可以和我们一起玩。”
孩子喜欢在墙上贴贴画,父母可以说:“你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吗?你能和妈妈一起玩吗?”
孩子喜欢玩沙子,那么父母就可以说:“我们一起玩沙子吧,来比划我来!”
孩子喜欢捉迷藏,那就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让孩子在追逐中玩得开心起来。
2.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
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一起捉迷藏,然后父母和孩子分别在自己的房间里藏着。这样可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可以说:“这个藏在哪儿啊?你能找到吗?”这样能让孩子学会关注到父母,亲子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也会慢慢地掌握游戏规则,以及如何快速找到自己的父母。
3. 父母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
比如说,父母和孩子一起藏着什么,我们也可以让孩子数一数有多少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观察的事情。如果有好吃的,或者有好玩的事情,我们可以说说:“这个孩子,你是怎么看上去像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呢?”
这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展开话题,比如说:“你是怎么发现的?”“你的想法有哪些?”“你觉得这个玩具在你家里最公平的还是在你家?”“你有没有发现更有趣的东西呢?”
这样在聊天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的敞开心扉,也能体味到父母的用心良苦,从而愿意和父母交流,并且能够帮孩子分析问题,也能够建立自己的威望。
“聊一聊未来”
这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怎么样,我们一起去看吧。”
只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没有聊到具体的事情,就直接断了很多对话框。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方向,他们更加会感觉父母的想法是在束缚、限制,在阻止他们的想法。
所以,想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放下家长的姿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样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
“聊一聊未来”
想要建立良好的沟通,父母要做到以下几点:
沟通时持平和、包容的态度。
在孩子面临人生低谷的时候,父母不要打击孩子,要懂得欣赏孩子,相信孩子。
经常有父母会说,跟孩子说话,我都跟炸弹,随时都要爆炸。
这其实就是沟通的代沟问题,父母和孩子在同一个频道上,但沟通时表达出来的情绪状态却完全不同,会让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会让孩子难以理解父母,也会让孩子更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学会使用有效的沟通方法,要了解孩子的内心,解读孩子的行为,并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
同时父母要及时对孩子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孩子积极进行心理调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情绪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