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孩子玩手机有影响吗?
当代的家长们,对于手机的狂热程度,不亚于年轻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玩手机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种娱乐方式。成年人也深陷于手机的趣味之中。
当然,手机和电脑也是孩子们童年的一部分。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可是,为什么在如今的家庭中,孩子对手机的兴趣远没有手机来的大?
很多家长都认为,手机是孩子们的精神避难所,为什么家长们不能将孩子们的精神寄托于手机上呢?
如今,手机成了孩子们的精神寄托,甚至是寄托。
就连岳老师也曾在节目中提到,他曾问到一个问题:“孩子的精神需求,你是如何满足他们的?”
当时很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哪有什么可攀比的,现在孩子不攀比心,以后长大了还能有出息吗?
可是,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因为攀比心而厌学,甚至厌世。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
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不仅学习勤奋,而且时常获得奖学金,例如每年都会去各地的大型高校招办学校,而且会根据成绩超群的成绩来报名参加各种考试,无形之中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影响。
另外一些资质平平的学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出路,只能选择“啃老”,“越老,越穷,越啃老”,这些学生就会面临无路可走的选择,最终就会啃老。
04
被父母追捧的“富二代”
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生活的意义,可能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大。
由于家境贫寒,只能靠父母养活,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就像网上看到的一段话,说的也是因为家境贫寒,才让这个“穷人”成为了一代的“底层”。
而农村孩子面对的世界,除了父母这种最基本的能力外,就是知识教育,
正因为此,他们才更需要努力学习,这无疑是一种残酷的社会竞争所迫使他们不得不努力。
但就算他们掌握了这些知识,为什么他们也不愿意学习呢?
因为,他们只想要一块钱。
所以,他们不得不辍学,打工,赚钱养活自己。
这对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小孩来说,是十分恐怖的一件事情。
于是,他们从小就喜欢投机取巧,喜欢用金钱来打发时间。
再加上,他们的父母和祖父母都非常溺爱他,根本就不给他们钱。
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他们,很多父母和祖父母,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说自己的艰辛与苦恼。
而在孩子面前,却把钱花出去。
这也就让孩子懂得了,虽然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但那也只能是生存。
“网瘾”少年,“啃老族”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一辈子都在家里啃老,在外面不务正业,那么,这个人不仅很难生存,甚至会成为啃老族的人。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啃老”的话,是好事。
可是,为什么“啃老族”和“啃老族”却越来越差呢?
我们曾经有一个调研,发现这种情况:
70%以上的“网瘾少年”,父母都是打工者,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
70%的网瘾少年,都是由于父母疏于管教,放任自流,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引导和锻炼,导致不良习惯养成。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就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过系统的调研,发现“养”并不是只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最好的爱,应该是给孩子爱和陪伴,多和孩子互动,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岁月静候时,父母却忙着工作,就可以少操一点心,缓解一下工作的压力。
3. 对孩子太过强势的家庭
强势的父母会习惯于将孩子严格要求培养成“小大人”,在孩子的意识里,什么都想要听从父母的安排,如果在父母的监督下,孩子没有自己的选择权,便失去了一个独立思考和表达自我的机会。
“我是为你好”,实际上是在扼杀孩子的独立性
有些父母总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对孩子的教导和关爱是为了孩子好,孩子照着自己的要求做,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但是,我们却忘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与这个家庭环境有关,还是与这个社会环境有关,父母都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要听懂自己的意愿。
孩子从小到大,要经历很多事情,也要经历各种挫折,但是孩子必须要经历心理成长,必须要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重正确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
如果孩子有了叛逆、对抗行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这是孩子故意与你作对,不懂事,不听话,其实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他们成长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