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孩子放假在家玩手机睡觉到半夜
假期里,很多父母在束手无策,打也打过,骂也骂过,甚至把孩子送到了强制隔离的学校,但是并没有效果。而且随着寒假快结束了,陆续有家长因为孩子的网瘾变得焦躁不安,甚至有一些孩子变得十分叛逆,无法管教。那么,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愿意上学,在家玩手机,家长该如何是好?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无论你怎么威逼利诱,他都不愿意去学习,与其让他花时间去学习,还不如让他在玩耍的过程中得到一些东西,比如他的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让孩子在玩耍中,得到学习,得到放松,以此类推。当孩子对学习有了更多的兴趣的时候,他自然也就不会把心思放在游戏上。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地学会了主宰自己的命运。很多孩子之所以会沉迷于游戏,是因为他们觉得在游戏当中,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不需要在学习当中表现出任何的能力。所以很多孩子一有时间就会沉迷于游戏当中,因为他们觉得游戏世界可以让他们打发时间,自己可以让自己变得很快乐,从而获得更多的满足。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意与别人交流。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他们的生活当中越来越被动,从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模式。
3、培养孩子的耐力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一个生活圈,虽然孩子们每天生活在一个大集体当中,但是他们的性格却十分的内向,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是父母们所给予的,如果父母们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性格,那么孩子就会为了能够去迎合父母,从而变得越来越内向。
而这种性格的形成,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的父母的引导,所以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就会慢慢的产生一种偏激的心理,慢慢的他们会形成一种意识,从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产生漠视
的态度。
在以后孩子一旦碰到一些稍微难一些的问题,他们也会很容易退缩,从而选择逃避现实,因此孩子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和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
2.对于父母的信服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孩子只是在好好学习,他们并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如果孩子因为家长没有在意,或者是过度的冷淡,他们就会想要对家长有意见。在自己犯下错误的时候,会通过撒谎的方式来逃避责任。
所以当孩子因为父母没有在意,或者是自己犯错误而感到伤心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撒谎,也会选择逃避责任。
3.家长没有给孩子好的引导
有些孩子会撒谎,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这个时候也会选择逃避责任。
孩子之所以选择撒谎,是因为他们内心的情绪没有得到释放。家长没有给孩子好的引导,会导致孩子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处在一个不受欢迎的状态。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给孩子好的引导,就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有的时候,家长如果不能够正确的引导,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四、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1.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交友观
正确的交友观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拥有正确的交友观,能够让孩子更好的建立一个人际关系。孩子知道,在与朋友相处中,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自己有义务的,自然也就不会出现那种攀比之风。
2.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如果孩子把攀比当成了一个人生的常态,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可能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而如果孩子懂得正确的人生观,那他的人生观就是健全的,也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给孩子做个榜样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需要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父母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孩子要有正确的三观,这三观其实就会有,而孩子的三观是不太正常的,很可能会让父母毁掉。所以父母要想孩子乐观向上,正确的人生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给孩子讲那些没有意义的大道理。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如果你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小错误,回到家里面对孩子恶言相向,他一定会有暴力的倾向,不可能把这样的一个形象带到生活中来,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合格的父母,不仅仅指的是养育孩子,更是需要多关注,多沟通,多互动,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正在慢慢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