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眼睛高度近视的数据
颈椎的形象会很吓人
案例一:有一位患者今年4月10日,玩手机眼睛的时候视力下降。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医生们仔细观察,发现他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最长,平均会超过10个小时,而且是一玩就是1-2个小时。
而且,由于过度玩手机,视网膜和黄斑病也因此而破坏。黄斑病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视网膜和黄斑部病变,已经导致失明,已经不单单是眼睛的问题了,它是一种无法逆转的病理状态。黄斑病变一般病理状态是失明的,往往是早产、早产、难产甚至早逝。
现在,不少人唏嘘说起了手机对我们的影响,但是其实它对我们的伤害,远远大于坏的影响。
三、对于手机的沉迷,除了对身体的伤害外,还有这些方面的影响
对于手机的沉迷,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孩子玩手机,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危害,而是手机本身的吸引力,对于孩子本身的危害,我们要清楚的知道。
1、孩子玩手机的危害
美国儿科学会曾经发布过一篇名为《手机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的研究报告,这份研究报告,从2011年到2013年,陆续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American Pediatrics》等刊物上。
这项研究发现,使用电子产品促进大脑发育的过程中,大脑的特定区域会产生一种物质——“奖赏中枢”,会促使孩子行动起来,来获取相应的好处,从而远离手机。
可是长期沉迷于手机的孩子,对大脑的伤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美国国家青少年健康组织研究中心就曾发布过名为《“数字痴呆化”,数字化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的报告。
报告显示,由于长期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孩子们的大脑中的灰质蛋白质(比如锌、铁、锌、维生素、钾)与身体组织中的钙元素等的水平,逐渐从而减少,这也意味着孩子的大脑中的“废物”无法正常运转了。
而大脑中“废物”一般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语言能力差、记忆力下降,从而导致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思维紊乱等。
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17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青春期的孩子中,酒精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认知发育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项研究人员在10年间进行了5000名青春期前后对比研究,最后发现,每天喝酒的孩子中,喝酒的孩子智力水平更高,更聪明。
饮酒对孩子的身体素质也会产生影响,因为饮酒会影响身体的组织和功能。
酒精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当孩子喝酒时,大脑的海马体体积会明显变小,因为海马体体积增大,而影响孩子的记忆力。
特别是在遇到压力大的时候,酒精会显著降低海马体体积的活跃度。
长期过量饮酒,会使海马体体积增大,而海马体体积增大,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记忆力。
一项研究显示,从小喝酒的孩子,大脑海马体体积增大,而海马体体积增大,这也是为什么孩子在学习时容易疲劳、疲劳,而且记忆力也会变差。
2.缺少专注力
如果孩子长时间把时间花在手机上,会使得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在学习时容易分心。
在我们的印象中,孩子要是长时间沉迷于手机,不仅学习成绩很难提高,也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之间的相处。
其实孩子沉迷于手机的原因也不复杂,归根到底是父母的“以身作则”。如果父母总是拿着手机不放的话,那么孩子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就会更加的严重,父母总是想要控制孩子玩手机,自己却起到了反面的作用。
父母应该如何改善孩子玩手机的坏习惯呢?
01.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有的时候,孩子在无聊或者痛苦的时候,不想做一件事情,往往就会选择玩手机,此时家长如果教育孩子不要这样做,孩子可能会反驳说:“你自己都这样,凭什么管我。”
那么我们作为父母,就应该先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运动,一起阅读,一起劳动,一起游戏,一起读书,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从内心强大,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有很好的身体素质。
02.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
现在很多的父母都是过于强势,也就是平时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很多家长的说话总是带着命令式的语气,所以孩子从内心就会有抵触情绪,因为父母总是让他们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而且有的父母总是抱怨孩子总是和自己顶嘴,不愿意听自己的话,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让孩子做一些事情,但是自己却从来不愿意做,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产生抵触的心理。
要想让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就要多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一些事物或者是书籍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的方式其实孩子内心是很感兴趣的,同时也会让他们对父母产生一种敬佩感,这样的话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够接受家长的教导,对自己的内心也能够打开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