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 感想情绪体验
“不想,他/她还玩。”
“是不是他/她,你有没有生病?”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是的,但是,不对。”
这次,在21个区采用了“儿童模式”,给家长们做了一个指南。
“不想”“很酷”的小孩,是他们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到了第十个区域,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了其中的一个,你就会知道他们已经变成了一名焦虑症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孩子的焦虑非常强烈,尤其是那些孩子还在幼儿园里的时候,他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就会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我们也经常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状况而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
然后孩子的身体会出现一些改变,尤其是当孩子的抵抗力越来越弱的时候,我们就会认为孩子这是在生病,所以会对孩子过度保护。
那么当孩子到了五岁左右的时候,他们会渴望独立,他们也会有一些想法,然而这些想法,会被父母当成了拐杖。
在孩子刚刚开始学会走路的时候,他们也开始逐渐地尝试着自己去活动,当他们能够独立地使用自己的双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自我"敏感期,只有孩子表现得比较听话,他们才会开心,因此我们也就认为孩子是在无理取闹。
所以家长们一旦孩子的行为上出现了问题,也会觉得孩子很难管教。
"我的孩子不听话",成了很多家长管教孩子的头号套路。
孩子不听话,父母不理解孩子,觉得自己明明是在关心着孩子,但是孩子却总是不领情。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凭什么要我听你的,你就应该听我的"。
当家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时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到最后只会导致孩子出现不良情绪。
"习得性无助"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差
"习得性无助",这个词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也是心理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它来源于1967年美国的一个实验。
研究人员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狗遭受电击的痛苦就会停止不前。多次实验后,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狗施加压力,狗还是会选择跳过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子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下,而是会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现象。
为什么孩子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1. 父母要求太严
有的家长信奉“挫折教育”,于是对孩子的要求严格。一开始出发点是好的,但养出来的孩子难管;二阶段则是坏的,只是因为不够坚强。
没有人说孩子有多坚强,这只是一个阶段,更多的是指出了孩子的无助。当孩子在玩游戏时,遇到困难时,失败了也不会难受,这时家长要放平心态,接纳孩子的失败。
2. 孩子不自信,失败是难免的
孩子没有自信,一遇到困难就开始怀疑,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失败是正常的,不需要过度在意,因为人都是有追求完美的。
而很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在现实生活中孩子总是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完美无缺,一旦自己犯错误了,家长就会批评自己,孩子就会开始怀疑自己,产生挫败感,慢慢的开始否定自己,陷入消极,不愿面对现实。
而很多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一味的苛责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导致孩子更加焦虑,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焦虑本身就是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如果孩子过于追求完美,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而过度追求完美,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无法承受的压力,对生活和人生道路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缓解孩子的考前焦虑呢?
一、父母要给孩子减压
1、父母要教会孩子减压
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减压,首先要告诉孩子压力是不能承受的,没有压力的人生没有意义。要让孩子正确的认识到考试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因为一次考试而失误。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要告诉孩子,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一下平时的学习情况,只有考出好成绩才会有更好的表现。所以,考试前要让孩子学会,知道自己有哪些方面的不足,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考试过程中肯定自己,也可以把考试的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收获更多。
3、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如果孩子的压力已经严重到了让他无法承受的程度,父母要帮助孩子释放压力,让孩子轻松的去面对,可以让孩子把考试的失败转化为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