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竟然提议让孩子玩手机游戏,觉得孩子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点成就感。
为此,家长们也生气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知好歹呢!我都是为了他好,他还这样,以后想咋滴,不给手机就咋滴!”
可是,老师却给了他一个非常意外的答案:“孩子其实对手机很依赖。”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他分析,出于这样的原因,孩子内心更渴望与他人交流,希望自己和身边的家人能有话好好说。
于是,他将孩子手机里的游戏全部删掉,下载了很多跟学习有关的软件,还注册了自己的账号私自登录充值消费。
一年多以后,孩子从手机里找到了几乎全部游戏的密码,家里人却浑然不知。
更让人吃惊的是,孩子偷偷拿着家长的手机,在游戏中进行操作,短短一个月就花掉了爷爷100多元的积蓄。
爷爷想着孩子刚过完暑假,再穷也不能让他再上瘾,就答应让孩子玩几天,可是没想到的是,这两天后爷爷又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
原因是,孩子趁爷爷不在家,偷偷拿走了爷爷的手机。
为此爷爷还狠狠骂了孩子一顿,孩子这才拿回了一条。
孩子如此大吼大叫,爷爷根本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如此不懂事,如此叛逆。
直到看到爷爷奶奶辛辛苦苦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孩子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他们后悔了。
原来,是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分的纵容,让孩子有恃宠,并且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行为。
这个行为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孩子的学习,简直就是错误的教育方式。
父母的纵容,正在毁掉孩子
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有恃宠
在节目中,一个10岁的小男孩因为吃不饱了,想让妈妈帮他提东西,但是妈妈二话不说就把孩子推到了一边。
而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能力,一旦离开妈妈,会不知所措,一旦离开妈妈,就会出现一种失落感。
还有一个很常见的例子,就是过度保护孩子,有些妈妈为了让孩子学好,总是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孩子也没什么起床气,在学习上就很自觉,但是离开妈妈的监督,就完全不能约束自己,也没有一点自控能力。
而且妈妈总是把孩子的生活、学习全权交给了孩子,比如孩子在家没有时间看电视、看书学习、吃零食、玩手机等等。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监视,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事情,跟妈妈是没有关系的,也会产生一种无能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没有主见,变得越来越喜欢依赖父母。
3、总是阻止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的时候,总是喜欢反对孩子,认为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这样是不对的,甚至还会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比如说孩子自己去商场玩一会,孩子看到一个玩具店,自己觉得非常喜欢,就买了回来。可是家长却认为这个玩具很好看,所以孩子就不愿意去。如果家长认为这个东西很好看,他也想要,家长就会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或者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这其实就是一种否定式教育,家长不要认为这是一种对孩子的否定。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的时候,其实都是不理解孩子的想法的,因为家长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会有什么后果,所以就需要家长去理解孩子。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站在一个高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看待孩子的时候,不要去批评他,去批评他,去纠正他。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喜欢去挑刺。
比如说孩子这个地方做得不好,家长就会说这个地方做得不对,我们给你讲讲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
在孩子做错了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会劈头盖脸的就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在教育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在纠正错误的时候,能够把正确的地方做到。
但其实,只要把正确的地方又做到了,那么孩子错误的地方,家长就可以用非常方便的方式去纠正他的错误。
▲ 这样的批评教育方式,既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家长对自己的批评教育也就不会那么大惊小怪了。
同样的,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情,我们依然是爱他的,并且批评的是他,但是我们仍然要在一起找到原因,并且引导孩子改正错误。
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和爸爸妈妈是一起的,要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目标,让他们知道有这个目标,那么他就会努力去达成。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每次都给他定下一个可以达到的标准,慢慢的引导孩子也会习惯。
3.不要操之过急,别把目标定得太高
我们要让孩子一步一步一步地跑完,所以我们就会发现,有的孩子明明能够跑完,但是家长还是给他定了一个个当天任务,让孩子心生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