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网瘾大是抑郁症吗?
上周两场心理咨询大赛,以“驾驭抑郁症,做孩子的守护者”的方式面对了11岁孩子父母。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一、沉溺手机和网游的孩子
今天上线晚课,休息时间,几个朋友在群聊天,聊得很热闹。
一个孩子闲聊他的父母,他的爸爸说了一句话:“手机游戏要给孩子用,我再管管他。”
另一个孩子说:“手机不给孩子用,就更不给他玩了。”
父亲的回答是:“现在网络那么发达,想要什么用都是很难的,给孩子手机就好了。”
而同事的儿子说,上了初中以后,每次玩手机到凌晨一两点,也是家常便饭。
妈妈越是忙,对儿子的关注就越多,对手机的接触就更加减少。
当然,这并不是因为手机的危害太严重,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沉溺于此,根据他们的观察,大概有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父母的忽视,对孩子的忽视会让孩子的内心失去安全感。
大概有一名初二的男孩,因为跟他妈妈聊天的时候,他妈妈说,男孩从小就很爱玩手机,放学后天天一有空就抱着手机,妈妈想要跟他好好沟通交流,他就像个木头待不住。
但是有一次,孩子的妈妈发现他又用手机刷短视频,又是看小说,当妈不在家的时候,手机就成了他的精神寄托。
在妈妈看来,小男孩沉迷手机,不仅仅是因为手机,而是因为妈妈把手机当成了“哄孩子的神器”。
自从发现孩子“手机瘾”以后,妈妈就开始了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可是渐渐的妈妈发现孩子每天都想拿起手机,写作业总是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玩一会儿玩。
妈妈有点为难了,可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给孩子讲道理, 可是孩子的手机瘾比妈妈还要大,一玩就停不下来。
妈妈只能想着和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对手机不迷恋,好好学习。
想一想,假如妈妈没在孩子身边,好好陪着孩子,等孩子放学回来,孩子该怎么和妈妈说呢?
孩子和妈妈说的话,妈妈会立刻反应:孩子,妈妈陪你学习,你认真学,妈妈会认真教你。
所以,孩子跟妈妈说的第一个话就是:手机。
而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存在。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手机而导致的各种情况是层出不穷的。
比如,让孩子近视的,是因为孩子长时间玩手机而导致的近视;让孩子瘦弱的,是因为孩子沉迷手机而导致的身高。
而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因为家长的陪伴缺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德说:“在孩子最渴望爱的时候,如果能得到父母的陪伴,他们会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很多家长在孩子从婴儿期起就陪着孩子一起看绘本,在孩子3岁的时候,就要把孩子交给孩子每天单独待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中,不打扰孩子,不打扰孩子,不打扰到孩子。
3岁以后,要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一个人玩耍,那孩子接触的时间要逐渐的减少,父母一定要参与进来,参与进来,可以给孩子喂养一些水果、酸奶、温开水,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
有人说,小朋友有时候他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比起来是一个封闭的。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错,是大人不够尊重孩子,忽视孩子的感受。
你认为孩子就应该听话,他就应该无条件的服从,他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想法,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那么孩子会感觉自己的人生没有自己的价值,什么都不行。
02
父母的强势让孩子失去了价值感
经常有妈妈问我:“孩子怎么就不知道自己的感受呢?”
其实,孩子的感受与成人不同,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你的强烈的依赖,从内心是很需要你的。
当你成为父母后,这种感受就会延伸到整个家庭,从彼此身上,一方升起埋怨的情绪,另一方也会感到很伤心。
朋友的父母从小和孩子有什么矛盾,一直吵架,母亲的脾气大得很,还会动手打孩子,他认为我不对,他那样对我,我就会很生气。
有一次我和他吵架时,他说我不好,我当时就气不过,觉得他怎么可以这样说我。
孩子委屈的说:“你们大人怎么这样说我的,有什么不对的,我只是不想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