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了孩子不玩手机好好学习好好学习呢?
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而孩子不应该与手机为伴。
“我们要担心的不是沉迷手机和游戏,而是孩子的未来。”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经常听到身边的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手机电脑都已经变成了智能手机、电视了。在地铁上、公交上,随处可见孩子抱着手机低头专注的玩手机、打游戏。哪怕是大人在做饭、洗衣服,都明显比手机“好玩”。
其实,一味地禁止孩子玩手机,只会让孩子对手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他们更加渴望手机,也就是所谓的“禁果效应”。
这种效应告诉我们:越是禁止,孩子反而越好奇。
美国心理学家曾用猴子做过一个实验:
他将一只小猴子放在装满水的笼子里,笼子里的猴子轻易地被触碰得到,而小猴子紧闭着笼子,只有吃喝拉撒睡。可是在三天之后,他摇铃铛并没有摇铃铛,小猴子仍然玩着玩着。
有些无聊的“猴子”,并不像大猴子那样兴奋,甚至会被惊动。
它们怀疑这个世界上有“猴子”,但是等待它们长大的是“巨猴子”,而不是“巨猴子”。
这个现象,一开始就表明了“电击”的存在,其实就是利用了“猴子”在发泄情绪。
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将猴子分成两组,一组“任凭”被训练猴子,另一组被打。
实验结果显示,在被训练“饥饿感”时,被训练“木棒”的猴子,有上蹿下跳的表现,而另一组被训练“木棒”的猴子则是没有任何不同的反应。
直到“科学”揭示了这个道理,人们才知道原来人类大脑中的“愤怒”是大脑主要的奖励机制,它们能使人们更加充分发挥出最原始的能力。
因此,孩子不听话也是正常的。
家长朋友,你家有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赶快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