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玩手机被爸爸打了两巴掌
宝妈 / 温特
有位朋友说,儿子一直不听她的话,一想到在家玩手机就会想起爸爸妈妈,生怕他们没听她的话,不让她看电视,就会吵架,但也不敢跟他们说。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孩子爸爸平常工作比较忙,每天早上忙得早出晚归,因此,孩子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如果不给孩子立规矩,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规则内化,变得什么都不懂。
孩子对手机上瘾,不只是因为孩子被手机上的内容所吸引,还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其他的快乐来源,所以才会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如果父母能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那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李玫瑾教授分享过一个案例:一位爸爸发现儿子在高二的时候迷上游戏,他没有一味地去劝说,而是带着儿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在医生的诊断之后,李玫瑾教授首先通过和这位爸爸聊天的方式,了解到孩子已经上瘾,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
后来,李玫瑾教授通过和其他家长的聊天,发现自己身边很多人也有沉迷游戏的情况。那么,为什么很多家长没有找到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呢?
李玫瑾教授认为,很多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如果家长不能和孩子做朋友,那么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就很有可能是家长缺少陪伴。
父母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内心孤独感非常强大,如果没有足够的爱,就会觉得生活太无聊,没有人关心,他们就会通过沉迷游戏来寻求外界的温暖。所以家长在平时一定要多关心孩子,让孩子的内心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孩子。
“网瘾”是精神疾病,还是需要干预
李玫瑾教授认为网瘾不是病,而是孩子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缺少陪伴。
在李玫瑾教授的讲座中,她发现,很多家长看起来对孩子很关心,但是孩子的现状和家长的期待存在很大的差距,家长没有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反而让孩子有了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此外,李玫瑾教授表示,网瘾也是孩子青春期的重要阶段的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正是在荷尔蒙的刺激作用下,情绪波动大,有时暴躁,有时抑郁,有时内向,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的处理方法往往也是居高临下的,尤其是父亲。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发生冲突,其实源于父亲的粗暴教育,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变得更加叛逆,以至于无法管教。
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小时候就积极引导,让孩子在同伴的影响下,主动地学习与人交往,避免孩子在青春期时出现人际关系的危机。
那么孩子的青春期就会变得很健康,他们会在青春期的时候,建立属于自己的三观。
而父母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好好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能被替代的。
在他的青春期内,要帮助孩子建立“独立”的观念,要尊重他,不要侵犯、侵犯、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
3、引导孩子的个人爱好
青春期是孩子发展个人爱好的黄金期,我们要做的不是限制孩子,而是要给孩子适当的自由。
有的孩子喜欢做网红,这个可以鼓励,可以帮他学着做直播,可以告诉孩子历史上是怎么来的,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研究一下。这样孩子可以获得有益的成长。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帮助,让他的自我得到成长。如果孩子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就不要将孩子的梦想扼杀在摇篮里,而是要去寻找正确的引导方法。
4、父母要学会倾听,学会看见孩子的情绪
《小欢喜》中,童文洁的教育方式是因为工作太忙,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才把孩子生病了让孩子去医院治疗。没想到,在治疗过程中,童文洁还经常因为自己的教育方式而对孩子大吼大叫,这让孩子也非常的反感,甚至还会和妈妈产生争吵。
当孩子在家里出现情绪波动的时候,家长就要重视了,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多陪伴孩子,多关心孩子的内心,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责孩子。
当孩子感觉很委屈的时候,家长不要去反驳,或者斥责孩子,而是要先安慰好孩子,再慢慢沟通交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心理也是比较脆弱的,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变得比较叛逆。
作为家长应该学会缓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孩子内心更加的充实,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那么孩子内心会更加地焦躁,根本没有办法承受家长给的压力。
3. 适当地放手
孩子的人生道路还是需要家长去引导,而不是一味地想要掌控孩子的人生,家长要适当地放手。
并不是什么都帮孩子做,要知道过度的包办只会让孩子丧失独立的机会。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是需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把握人生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