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孩子网瘾 厌学
1.我在寒假里接触了太多的厌学孩子,让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小明,13岁,正读初二)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他最大的问题是:不想上学。
到了学校,他有更加明确的“自我”意识,就会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如上课小动作多,讲话影响别人听讲,特别是上课讲话,有的时候又大声尖叫,打扰到老师讲课,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影响别人听课。
(小明的父母)
老师反映小明上课总是插嘴,有时候能连续发言两三次,却不愿回答问题,有时候会在课堂上捣乱,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也不好好听讲,总是回答“不知道”,而且喜欢跟同桌说话,大声讲话。
小明的父母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对孩子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也进行了正面管教,但是,父母与小明之间的关系逐渐出现了裂痕。小明已经上初中了,父母还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唠叨,甚至于摔东西。小明开始学会了顶嘴,经常不愿意听父母的话,总是跟父母吵架,有时候小明的爸爸为了让孩子不要吵闹,直接拿起了一本书就扔在一边。爸爸看到后,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拿起脚就打了小明的屁股。
结果,爸爸的举动吓到了小明,吓得小明开始大哭起来,并且没有一个解释的机会。小明的父母这才想起了这件事情,于是,便想着怎么能让小明停止哭闹,乖乖听话,于是他们把小明的手机收走了。小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开始关上了房门。
父母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看到小明的房间非常的凌乱,父母恍然大悟,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最后却换来的只是个不听话的孩子。
孩子的心情不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也会让他们变得内向,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哭的时候,首先要保持冷静。
然后再去了解孩子哭的原因。
如果孩子只是不开心,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以后自己也会有情绪,可以把不开心的事告诉父母,但是一定要先把情绪处理好。
父母的接纳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了,心里也会觉得自己的情绪得到了释放。
3、 学会倾听,不打断孩子的话
有些父母,在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在被否定的,从而产生抵抗情绪。
家长要学会倾听,倾听是沟通的开始,也是我们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途径。
孩子不想吃饭,家长先别着急,试着问问孩子:“饿不饿,刚刚看到你没吃,是因为不想吃饭,胃口不好吗?”
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和你沟通。
4、 孩子做错事,比打骂更有效
每个父母都有过,自己的孩子也许无法忍受,甚至还会和你顶嘴。
可是,如果我们选择了和孩子“套近乎”的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给予积极引导,就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
另外,了解孩子的想法,再以此为契机,及时调整教育方式。
有时候,孩子的“无理取闹”和大人的无理取闹,真不是纯粹粹无理取闹,而是他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通过哭闹、打滚、撒泼打滚,来获取父母的注意力。
孩子哭闹打滚时,身为父母,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解决:
001 让孩子发泄情绪
先平复情绪,再解决问题。孩子一哭就妥协,是因为他知道哭闹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这样孩子就不会再用哭闹,来达到目的。
这样做,会让孩子明白,哭闹是没有用的,下次再想要用哭闹的手段来威胁父母就不哭闹了。
02 把握好尺度
孩子爱哭闹,其实是正常现象。
当孩子知道自己的哭闹不能达到目的,也就不会再用哭闹来威胁父母了。
在孩子哭闹时,父母可以把他抱在怀里,拍拍他的后背,或者抱着他就好了。
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内心会充满安全感,情绪也会稳定下来。
同时也会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从来都不会因为中途的哭闹而改变,他们知道哭闹也没用,只有父母稳稳的接住他们,才能让他们踏实的走路,下次也更有动力。
03 把孩子当成人
经常有家长说:“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
打一顿就好了,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很多家长打着“打一顿就好了”的旗号,实则是在用暴力,威胁孩子,让孩子屈从。
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父母的提线木偶,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而内心也就渐渐失去了勇气,懦弱、胆怯、焦虑、害怕,而这一切,终将都会以悲剧的结局收场。
在《爸爸去哪儿》里,多多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