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五了爱玩手机,老母亲高兴得不行,又哄又劝,但是就是改不了。难道你家孩子15岁了,才十四,但是每天都会拿着手机玩,你会不会劝他,应该怎么办?
我还有一位同学,一下班就拿着手机在玩,爸爸回来了,但是他的手机屏幕是开着的,孩子在看电视。等他坐到孩子跟前,先抢过手机,跟孩子说:“你要先做作业,再玩手机,如果你做不到,我就先玩游戏。”看到孩子玩手机,他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开始了轰炸式的说教,孩子一声不吭,但是就是不听。于是气得火冒三丈,一巴掌就呼地大吼大叫:“别玩了,快点写作业去!”结果,孩子更加和父母对着干,作业错误更多,错误更多,亲子关系更加紧张。
所以,咱们对孩子说话要慎重,处理好情绪,这需要智慧,不能一味地打骂,更不能歇斯底里地吵一顿。我们要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但是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难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第四招:学会示弱,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多和孩子交流沟通
我们不喜欢命令孩子,但面对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一些负面的话语,这样只会让孩子倍感压力,父母的示弱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于是我们不妨试试学会委婉的表达。
比如:“宝宝,你现在最不想穿的鞋子就扔了,我们都可以去换,但是如果你还想继续扔掉的话,那我们就要遵守规则。”
“妈妈希望你在有困难的时候学会勇敢地表达,要勇敢地说出来,这样就不会伤害到自己,妈妈相信你会改掉坏习惯。”
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站在他这边的,也能够给他起到示范作用。
3、学会示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要总是习惯用命令的方式,比如有什么东西不能动,你要这样,要那样等等,这些行为看起来容易让孩子的思想被削弱,但是这其实是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一个底线,孩子会学会说不,并且会因为没有给他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感到不安。
如何能够让孩子听话,又是父母的一门必修课。
沟通是相互的,父母要掌握好自己的态度,把孩子当成朋友,跟孩子做朋友,跟孩子做朋友,不要总是想着孩子,要跟孩子做朋友,跟孩子一起做些事情,
让孩子感到开心。
4、保持平和
有时候,父母过于急躁,遇事总是喜欢吼孩子,可能是父母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或者是父母缺乏安全感,有时候孩子做错事,父母也会通过吼骂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父母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先深呼吸,告诉孩子:“妈妈现在很生气,不是因为你犯错误,而是因为你没做好准备,所以妈妈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听完孩子的倾诉,接着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1、父母的反思
很多父母会在孩子不听话时,进行反思:“你觉得自己刚才对孩子是怎么说的?”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比如孩子一直吵着要吃冰激凌,父母可以问:“我们要吃冰激凌?还是要吃冰激凌?”
孩子看到父母没有商量的余地,通常就会感到失望、愤怒、悲伤和无奈,孩子会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会伤害到父母,而不是当下自己的行为是否是父母允许的。
而孩子很多时候,他们会讲道理,并不是真的为了父母,只是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自己。
所以,让孩子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并不是坏事。
再过一段时间,当孩子跟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比如:“我想买玩具,因为我的零花钱妈妈不给我,我心里很难过,我要买玩具。”
父母可以说:“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个玩具,有什么好哭的,我们买一个吧。”
下次再来一次,孩子依然因为得到的玩具没有得到,自然会很生气。父母就要适时地引导,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3岁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打人”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可能会把自己的愤怒隐藏起来,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情商,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不吼不叫,平静地让孩子表达情绪
三种方法,让孩子学会合理表达情绪
孩子的情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高,因此,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学会“情绪疏导”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情绪的,父母这样做,孩子也会学会这种情绪,对别人的情绪感同身受。
一旦孩子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一味地发泄情绪,这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情商的成长都有好处。
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可以转移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到户外去散散步,或者鼓励孩子跟小伙伴打打招呼,转移视线,一起做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