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机游戏会体温升高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普及一下: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玩手机游戏会导致发烧和感冒,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南京一个11岁的小男孩玩手机游戏,上半身颤抖,医生诊断为第11版《植物大战僵尸》。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男孩的妈妈就发现,自己的儿子对这款游戏沉迷,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每次玩完以后,就大哭大闹。
玩手机俨然已经成了这个年龄段孩子最普遍的现象。
前几天,表姐跟我说,之前孩子因为边玩手机边吃饭,下午忘了作业,妈妈给了他一个手机说,查单词还有半小时,于是就在手机上查了查资料,用了几分钟,就拿着妈妈的手机玩了几分钟。
表姐从厨房做饭回来发现,儿子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手机,爸爸正在打着游戏。
外甥以前还有一个小妹妹玩手机,但是后来他玩手机的时候,爸爸却在旁边玩游戏。
为此,姐姐不得不对姐姐讲台说,让孩子们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
然而,姐姐却不以为然,说道,我的孩子我怎么会不管呢?孩子是我自己的,我只要工作,就可以不用手机。
这是身为姐姐的感觉。
孩子有自己的时间,我也会照顾孩子,所以,手机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
可姐姐告诉我,手机的确是把双刃剑,手机的确能给孩子带来很多便利,但如果孩子沉迷其中,影响生活,那就不好办了。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也需要共同努力。
1
爸妈要以身作则
在家里,一回到家就将手机放到一边,一心一意陪孩子阅读。
虽然说很多孩子难以抗拒手机的诱惑,但是父母的行为同样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孩子天性也是渴望读书的,而如今,我们的孩子对于手机也是有着天然的渴望,我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将手机给孩子,让孩子安静下来,只有我们真正把手机给孩子时,孩子才能安静下来。
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想要孩子远离手机,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作为家长,我们就不能自己做不到放下手机,还要要求孩子去做到自己首先做到。
在我们家里,如果有一个经常读书看报的家人,孩子也会跟着看,无形之中会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对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进行管理,
不要把手机当成“哄孩子的神器”。
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有节制,对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孩子如果太痴迷手机,就要和孩子讲清楚手机的危害,比如说手机对视力的影响,对学习的影响等等。
4
多一些新鲜感,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引导,除了学习之外,对孩子在生活中表现的兴趣要细心观察,不要过分注重孩子的分数。
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以后,就要慢慢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孩子喜欢阅读,家长就可以适当引导孩子培养他阅读的习惯,带孩子去旅行,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等等,让孩子接触这些丰富多彩的世界。
而不是让孩子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变得焦躁不安,失去兴趣,沉迷于手机。
6
多一些新鲜感,让孩子更有活力
首先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沉迷于手机,多数是因为孩子的生活经历、在手机中的感官刺激比较少。
家长应该多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找到其他有趣的事情,带孩子走出家门,参加户外活动,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机上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
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现实生活的乐趣。
很多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出现了网瘾问题,才会引起重视,但其实,这种单一的“沉迷”,也是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更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价值感,才会把自己沉迷于网络世界中。
想要帮助孩子走出“网瘾”,就要先找到他的存在感。
当孩子找到了存在感、价值感,才会愿意花时间去努力去靠近网络世界。
从而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存在感。
本文步骤:
1、理解孩子爱玩手机的心理。
孩子爱玩手机,很多时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吸引他的事情。
作为家长,我们要多理解他们,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和他们一起去看有意义的东西。
如果说,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要多陪伴他们,多跟他们互动,这样才会让孩子有更多的乐趣。
而不是整天抱着手机,在一个个手机面前,让他们觉得很无聊,没有人陪着。
当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手机,孩子自然会想要,而不是需要父母陪伴。
2、控制孩子玩手机。
可以和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比如每次玩不能超过半小时,如果这次按时归还下次就还可以玩,如果这次不按时归还下次没得玩,按照规矩来做,慢慢地孩子也会习惯于遵守。
3、引导孩子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