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沉迷游戏卡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沉迷游戏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家长却要想方设法去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这个难关。
青少年玩游戏,为何屡禁不止?
在一项对13万多名普通的家庭青少年调查中,66.1%的家长试图通过强制手段禁止孩子玩游戏,但是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把孩子从游戏中“解救”出来。如何帮助孩子们从游戏里解脱出来?这是家长们很关心的问题。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在心理学界,对孩子玩游戏这一现象的看法可以用“认同游戏”的观点作为主导话题,“认同游戏”对孩子和家长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1 它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体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满足感和成就感,而在这种体验中,孩子的角色更像是“孩子”,比如老师和其他的家长需要用“聪明”来形容,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的角色和感觉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这种体验有时会在游戏中有所保留,而且往往伴随着成瘾者和孩子的关系,对成瘾者自身的伤害会更大。
2 游戏本身“成瘾”,除了自身成瘾性的生理因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游戏本身所引发的愉悦感。
成瘾是对某个事物或某个事物的上瘾,而游戏可以让人快乐的同时,能获得快感。
通常游戏都会设置很丰富多彩的放音乐、剧情、规则和情节等,这些元素可以激发玩家的多巴胺分泌。
举个例子,玩家在玩俄罗斯方块的时候,很容易进入到一种由内的“boost BOBOX”的快乐体验。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快乐的感觉很快就消失了。
而当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经验值的提升,一步步地培养了孩子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游戏之所以被称为“网瘾少年”,就是因为游戏给了他多巴胺和血清素。
多巴胺是人们幸福的重要物质,能够让人产生快感。
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满足,就会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很丰富,这就是游戏给了他现实世界的满足感。
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找到归属感和控制感。
而游戏的反馈机制,就是在游戏的世界里,轻轻松松就能得到反馈。
游戏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在告诉你,你还不够努力,你还不够优秀。
再加上,游戏的每一个操作,都是在告诉你,你还不够努力。
所以,孩子在游戏中获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是“有奖励”的。
在这种快速的反馈机制中,孩子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引发孩子的大脑对于具体做一件事情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游戏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在告诉我们,孩子需要体验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成就感。
很多时候,孩子玩游戏的初衷就是想要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
如果父母不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反馈,孩子就会不断地寻求关注,不断地增加游戏的时间。
但游戏并不应该是让孩子沉迷的所在,也不应该让他沉迷其中。
孩子玩游戏,父母正确的做法
1、学会倾听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能以大人的眼光来评判孩子,我们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不管孩子说的话多么幼稚,家长都应该去认真倾听,并且能够好奇地倾听孩子所说的一切。
孩子在游戏中总会有赢的体验,而赢了会有成就感。
家长要学会适当地给予孩子肯定,给孩子鼓励。
2、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孩子玩游戏是处于正常的成长过程中,这个阶段是孩子发展的重要阶段,家长应该予以肯定,并且要把这种方法传递给孩子。
我们每天都应该有不同的生活体验,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面对压力时,我们要知道,人生是一个充满机遇的阶段,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些机遇,就可以不受这些磨难的摧残,去积极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事物之所以会发展,是因为我们具有强大的想象力,想象力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想像力丰富多彩、创造力丰富多彩,而我们只有运用好奇心、想像力、记忆力、观察力、专注力、思维能力才会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