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沉迷游戏的通知
家庭方面
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的管理问题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一、通知
本通知强调
家长要严格执行手机管理规定
作为家长,我们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一方面也要监督孩子正确使用网络,确保孩子安全上网,最后要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网络习惯,家长们还要做好监督,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对学习造成大影响。
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对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做出了严格的限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限游令”后的首个暑假期间,记者近日在多家游戏企业发现,网游平台防沉迷系统审核趋严,很多电商平台加大了对游戏账号买卖租赁的管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同时,仍有一些未成年人通过社交平台租号、买号等方式突破防沉迷系统或人脸验证的技术门槛,一头扎进网游的世界,无法自拔。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虽然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对未成年人使用游戏的时长进行限制,但由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对于防沉迷干预机制的运用仍存在不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网络黑灰产看中了这部分需求,提供了诸多求之不得的解决方案。
“补缺”的问题不仅在短期内解决了,关键是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亲子关系也非常融洽。
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往往是缺失的家庭教育
北京某高校心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2007年至2017年间在校学生的数据统计发现,心理健康状态处于低龄化、早期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其网络成瘾的比例高达90%。
而在这些青少年中,有多少孩子正处于心理危机中?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当下中国的青少年普遍存在一种危机意识,认为一旦出现严重的后果,自己就会有负担过重的责任。如果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家长会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就是要偷懒,是要把偷懒的机会报复社会。
父母们常常把孩子玩游戏的问题当成了亲子关系的问题,其实,问题根源在父母身上,“病根”往往出在家长身上。
很多家长不以为意,认为孩子玩游戏只是为了放松、打发时间,殊不知,在孩子沉溺网络游戏的时候,正是家长帮助其树立信心的最佳时机,家长不应该一味责骂,更不应该用暴力解决问题,应该与孩子一起分析其中的原因,采取引导的办法,慢慢引导孩子改掉网瘾。
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家长一味地责骂,只会激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为什么你要打我,我就不能打你?我就要打你!我就要玩,我就不好好学,再玩就让你丢脸!
当孩子有这些言行时,家长要警惕,并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行为,有没有做到理性地对待孩子的上网行为。
04
互联网环境下的孩子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如同网瘾,甚至成为了很多家长的心病,觉得如果孩子过度上网,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听话,不好好学习,甚至可能会和家长对着干。
孩子过早接触网络,加上青春期的叛逆,使得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恶化,这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网络对孩子的真正地伤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11个省10个省的2万多份中小学生及家长做了《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性调查》调查。
调查发现:
网络成瘾的孩子中,有近三成学生因为上网成瘾而影响学业和身心健康。
根据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孩子占比,每天上网时间超过7小时的占比达30%,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30%。
一位网友调查后说:“我现在越来越不喜欢上网,打游戏的时候没办法控制,对网络的依赖很大,而且现在的孩子自控能力不强,我们最担心他这样下去跟不上大学,我有一种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