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游戏没有防沉迷,也就没必要看到下面这张图了。
再来看看文章那个游戏。
每当在一些大型手游圈内的游戏圈内,关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宣传随处可见。这里面,关于未成年人防沉迷的宣传随处可见,就连游戏玩家都在吐槽,有些甚至已经达到了病态。这也是导致家长们防不胜防的原因。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有些游戏甚至设置了人脸识别功能,实现人脸识别后,对于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会通过人脸识别来进行人脸重点筛查,若是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时间,那么就会直接触发人脸识别。
不过,不论是游戏公司还是各大短视频平台,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事件屡见不鲜。
就连成年人也不例外,前段时间,某短视频平台就爆出一段视频,一位8岁孩子模仿游戏中的人脸识别环节,花了13万元,而这位家长却连密码是什么都不知道,就直接用手机上的银行卡绑定了自己银行卡。
这位母亲明明知道孩子在游戏中的花了16万多元,但为了让孩子不浪费钱,只好向游戏公司投诉了。
原来的小男孩在疫情期间玩游戏,花了4万多元,这位母亲花了16万块钱买了一台游戏装备。
而小男孩在疫情期间玩游戏,连续几天充值游戏两万多元,这些钱在全国网友看来,是极具“讽刺”的字眼。
类似的事件有很多,小男孩在游戏中,用了几万块钱打赏了主播,而这笔钱的用途却是打赏主播。
像这样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出现了,在特殊时期很多的孩子身上都会发生。
未成年人在互联网平台的分享中,很容易受到成年人“攀比”
的心理暗示。
或者说,他们受到了太多的关注,以至于如今孩子很容易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到各种各样的“关注”,比如有些孩子通过打赏主播,让自己在同学面前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一种长期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抑郁。
未成年人缺乏理性和自制力
虽然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但是孩子们往往都缺乏辨别能力,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能用,而网络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吸引力呢?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可以让孩子对此有一定的思考。
3
沉迷手机,不愿意与外界交往
手机有很多的吸引人的地方,孩子也不例外。有很多孩子知道手机的英文单词,但是不愿意和外界交流,而喜欢玩游戏,有些孩子为了避免游戏的这种吸引力,干脆就不愿意去上学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帮助孩子初步判断,如果孩子愿意去上学,想玩手机的话,那么可以适当的给孩子配备一部手机。让孩子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对于孩子的学业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有的孩子为了玩手机,而不愿意去上学。我们要和孩子沟通,在生活中去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面对孩子沉迷手机的情况,我们怎么办?
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去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其实根源就在于我们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每个孩子的心理需求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孩子就想玩手机,而有些孩子就是想要玩手机,那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满足孩子,让孩子知道他有了手机之后,拥有了手机之后,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
第一,要在满足孩子的前提下去制定规则。比如,我们家的规则是每天晚饭后,所有家庭成员都在一个地方使用手机。
第二,是在允许孩子玩手机的前提下去制定规则。比如,有时候,我们在家里规定了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但是到了时间之后孩子没有放下手机,我们会去和孩子交流。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去指责孩子,因为我们会去认同孩子说:“这个不应该呀,我们以前没有做到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去做了。”所以当我们去认同孩子,去和孩子协商,去遵守规定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在把我们的身份放在孩子的身上。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一种示弱方式,让孩子能够在我们这里感受到我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