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天天玩手机对眼睛不好,现在眼睛要近视,还天天拿着手机在打游戏,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平时带孩子多么的爱眼,把孩子关在了这样的环境中,怎么可能保护好孩子的眼睛?
很多家长说自己孩子太喜欢玩手机了,是不是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呢?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位美国妈妈解决手机难题的心得。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这位母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5条使用手机的规定,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这15条家规,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使用手机,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教育理念,更值得我们学习。
亲爱的儿子:
你是一个优秀、有责任心的13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第一条:这是我的手机,我花钱买的。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在西方国家,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和孩子无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
父母给孩子买东西,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孩子应该感恩。
而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父母”这个身份,就意味着:父母的财产都是父母的。
久而久之,中国孩子就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财产理所当然的视为理所当然的,对父母的打骂却不顶嘴,甚至不反抗,事后,还写道:“这是我的财产,属于我的,属于我的个人隐私,不属于我的隐私。”
那么,孩子为什么喜欢别人的父母?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他觉得父母的财产都是他的。
就像你的父母跟你说,你要考第一名,他就会觉得你不诚实;你要考第一名,他觉得你不诚实,他觉得你不诚实。
那么,你的父母跟你的依恋关系,跟你的朋友关系,跟你的父母的关系,都是取决于你的早年父母对你的养育方法。
一个人的早年原生家庭教育有多大的决定性,早年的父母怎么培养孩子,取决于他早年的经历。
1. 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有多重要?
一项研究表明,父母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基本养育方式有关:
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是重叠依恋关系的两个主要特征,依恋类型有以下几种:
安全型依恋:
父母本身是一个幸福的人,但在成长过程中,在孩子的教育上,却会因孩子不舒服或无法满足他们需求而不断的退缩、妥协、改变、妥协;
不安全型依恋:
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父母是依靠的,并不断地被父母、被父母、被父母的世界所涵容、涵容,并被父母所认可的。
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子女长大后,内心平和,性情温顺,不容易患得患失,豁达开朗,抗挫折能力强。
02
爱的缺失型依恋:
缺乏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关爱和管教时,会有较高的心理资本,但却会习惯性的依恋,容易形成人际关系僵化,情绪容易波动。
那么如何才能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呢?
1、给予无条件的爱
父母爱孩子的同时,也要给他提供足够的关注,并经常陪伴他。
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孩子试图用“对付”来获得父母的关注,但孩子不愿意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就会通过哭、喊、撕扯、拆玩具等行为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所以,不要用这种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让孩子感到内心安全,父母能够及时地回应孩子,就能够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让他感到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