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训练玩手机就好了,但也有的孩子天生就爱玩手机。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更早的学会了玩手机,只是因为没有父母的监督,所以才会如此沉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上,很多父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手机对于孩子的影响和危害,也不亚于定时炸弹。
在面对孩子玩手机时,大多数家长会苦口婆心的讲道理,或者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这样不仅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还会引发争吵。其实正确的做法是如何正确的给孩子手机?又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一、家长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情绪中?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1、孩子和父母是有代沟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其实对于沉迷手机的孩子来说,手机只是一种玩物,只是他们把玩手机这件事情的权利完全寄托在父母手中。
如果家长一味的将孩子与手机完全隔离开来,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孩子一旦有机会接触手机,极易上瘾,而这种上瘾其实是一种对于父母来说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依赖。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一味的将手机没收,或者将游戏卸载绝食等等,这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好奇,对手机游戏更加渴望,从而对手机游戏更加的上瘾。
2、家长将游戏当做洪水猛兽,是不可取的
在现在这个电子产品越来越发达的时代,虽然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有利的事情,但是还是需要家长将游戏看作是洪水猛兽,如果家长将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的话,那么孩子的心理上面的障碍会越来越少,
不仅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交流,严重的话还会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父母的时候产生心理障碍,在面对自己父母的时候显得特别紧张。
3、家长将游戏当做洪水猛兽,是非常不可取的
孩子玩游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人都会对游戏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玩游戏就是不好的,一定要杜绝。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很多家长将游戏当成洪水猛兽,严厉禁止孩子玩游戏,孩子就会从别的渠道去接触游戏,这也是非常不可取的。
在有的家长看来,游戏就是洪水猛兽,孩子玩游戏就是不对的,而且以前不让玩,现在不让玩了,现在就得了。这种观点就是把游戏妖魔化了,没有把游戏当成洪水猛兽,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奖励。
孩子玩游戏确实需要疏通,但不是一种完全禁止,而是让孩子掌握一个适度的节制,让他有一个自己的时间,在安全的范围内,允许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也是一种自我管理。
03 让孩子学会自律,把握好自主性
王占郡
清华附中实验学校中学高中部
《教育》专题讨论
《培养孩子自律,其实是父母在“帮”孩子》
其实,孩子自律并不是父母的“帮”,而是父母在“帮”孩子。孩子自律的能力主要来自于父母能够以身作则,比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做家务时不能看电视,家长都要给孩子一个很好的示范,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自律的前提是家长自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知道,自律不是靠逼迫就能够实现的,自律的孩子往往成就更大,事业更出色。
作为家长,一定要成为孩子自律的榜样,只有家长自己做到自律,孩子才能成为自律。
第四层:做一些行为上的改变。
比如,原来对孩子拥有绝对掌控欲的父母,突然对孩子说“你自己决定/你自己管理/你自己管理”,孩子很难信任,反而更叛逆,更反抗。
家长不妨想一想,你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是不是也是想控制/改变/控制,还是想改变/重新管理?
通过改变和孩子相处的方式,把自主权交还给孩子,相信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并为实现自我管理的能力。
相信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让孩子拥有自律的能力,孩子自然会对自己负责。
第五层:做一些能够让孩子成长的小事。
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管得太多,也不要管得太死。
比如,孩子之前有偷钱的行为,家长会批评孩子,不要跟孩子说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很多家长会告诉孩子:
“你千万别偷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