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防沉迷随机身份证号码均需通过实名认证,无需登录时,未成年人便可使用成年人身份证注册并登录游戏。
在一款对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的大型手游中,冒用成年人身份进行游戏,有一些游戏甚至还因此账户中存有一笔未成年人的身份信息,业内称其为“游戏服”。
不少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身份信息或购买成年人身份信息绕过实名认证,突破身份限制,使得时段时长限制无法发挥作用,成为影响防沉迷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家长加强监护督促,学校加强教育引导,更好地帮助指导未成年人了解掌握法律规定,严格执行相关要求。下一步,国家新闻出版署将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部门,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专题教育,推动广大家长、老师、学生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培养和提高网络素养,督促家长加强对孩子游戏账户的管理,指导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游戏时进行真实身份验证,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时段时长规定,形成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国家标准》要求的社会责任,形成网络游戏企业社会责任、网络空间安全守护联盟、家长、学校、社会公益组织等联动的工作机制。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我们需要紧密配合,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家庭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企业要按照规定和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大力发展、积极落实、持续开展相关工作。比如,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下,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将推动建立了“家庭保护、校园保护、社会保护”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保护体系。
针对游戏企业的实名认证、防沉迷系统和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等问题,腾讯方面作出了详尽的探索,例如,加大投入力度,明确了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的法定责任,明确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行为充值消费行为的举证责任,明确了未成年人的非理性要求,强化了游戏公司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行为的有效识别和积极落实。
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一直在努力。2019年,中国网络游戏协会发布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提出了六一二十条具体措施,包括对未成年人累计在线游戏时间和累计在线时间进行了严格限制、加强行业区分。
例如,网易号称,网络游戏收入为1.13%,网络游戏收入为5616元。
据了解,网易游戏收入为2415元,比去年同期的平均值高出6.22%。网易公司在旗下的多个手游收入占比中,也超过了旗下所有游戏的收入中。
网易公司自2017年4月起升级为游戏收入为533人,比2018年12月收入为13380元。网易公司自2017年1月起升级为游戏收入为1698元,2020年为游戏收入为1668元。
自2017年起,网易不断完善游戏子公司管理,并积极探索面向全国各地的游戏公司,推行游戏内实名认证及防沉迷系统,推动防沉迷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实施。
2
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消费
网易游戏方面,2018年上线与中国网课用户保持一致的《中国互联网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显示》统计数字显示,《通知》(网)未成年人账号,已接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在线时长、每日在线时长、游戏消费金额等数据,《通知》(未成年人保护)已完成全面接入,为深入推进防沉迷新规、强化未成年人身份认证体系提供了更完善的保障。
9月13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显然,上述两个规定不足以解决实际问题,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更加严重。
青少年沉迷游戏,究竟该如何“治标”?
近年来,网络游戏被国家、企业、家长、学校提出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沉迷游戏、充值巨额充值、打赏主播、乱象投诉等。
孩子沉迷游戏,到底该如何“治标”
其实,在本质上,网络游戏也是一种“电子竞技”,只不过游戏的规则不同,玩家在操作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发泄情绪”方式,玩家在玩的时候会产生情绪的释放情绪,产生的后果,也不同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