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就知道玩手机把孩子弄丢了。
虽然他现在学习也很认真,但是期末考试落下了一个“ 100 分”的问题,还被班主任投诉。
妈妈每天都问:“你看看,我们家宝贝考试成绩怎么样?”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她几乎每天都会不厌其烦的跟孩子说,你要好好学啊,这样下去,以后考不上高中了,就跟不上了,你要是考不上高中就跟他们一样。
“我跟他们说,我给你买了一部手机,将来好好学。”
“你知道不?我每天晚上起来玩手机,根本起不来。如果你再不好好学习,根本考不上高中了,我的脸都丢尽了!”
“就这样下去,以后考不上大学,将来就没出息了!”
爸爸还经常教训斥儿子,说他“不争气”。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儿子一气之下,选择了跳楼自杀,从此以后,他就再也没有了勇气。
爸爸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深,却很少有人能体会到。
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教育孩子最好的语言。
好的教育,从来都是言传身教。
父母的情绪,决定了孩子的性格,也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教会孩子控制情绪,是父母的责任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因为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差,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甚至是破口大骂。
在长期的语言暴力中,孩子就会变得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
因为没有人看到他们的愤怒,所以他们很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从小在父母的打击和否定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的性格也很难开朗乐观。
著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诚然,情绪的表达方式很直接,会引发很多的负面影响。
但要知道,语言暴力并不是伤人的手段,伤人的话有时候也会带去“暴力”。
“刀子嘴”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我们要注意不要踩到“雷区”。
没有原则的批评,等于伤害孩子
《正面管教》里提到过,温柔的教养是要和孩子做朋友,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这样孩子才会更加愿意与你交流。
要想让孩子更愿意沟通,就要和孩子做朋友。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用父母的身份,去评判孩子的行为。
但孩子的感受,又何尝不是我们对待事情的角度和态度,而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也会跟我们的意见相左。
有时候,就算是我们想要跟孩子“做朋友”,那也要避开“雷区”,不要在情绪上冲孩子吼叫。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南风效应”,它告诉我们想要让孩子更好的相处,并且和孩子融洽相处,就要先做到“南风效应”。
什么是“南风效应”呢?
“南风效应”来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循循循循善诱。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说过:
“对于一个人的认识,其实比对他的认识更深刻,因为它深刻在你的脑海里。”
所以,当我们想要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不妨就先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或者是采取措施。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位母亲说:
我经常对孩子进行严厉教育,让他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可是他总是习惯性的选择偏偏不好好吃饭,无论父母怎么说,就是改不了这个习惯。
后来,这位母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她最终决定不再过多的苛责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自己去感受生活的不易。
她说:
当我们老了以后,我们要学会和自己和解,学会和自己和解,而不是和自己和解。
孩子不属于我们,属于他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生命加营养。
一个人成年以后,他会有很多人生选择,但是他一定要自己去体会生命的酸甜苦辣。
他必须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然后才能不被生活所困。
如果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没有能力去走一条普通的路,但是他愿意为自己而活。
这个时候,他能够找到未来的目标,能够在他们想要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可是,他又为什么要选择成为一个普通人呢?
他说,他现在想逃离这个普通的家庭,可是,如果他让我成为一名普通人,我又能为什么要活着呢?
“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但也许,最为紧要的事情就是培养一名普通人,让他知道我能为国家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
就像纪伯伦在诗中所说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