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背着我偷偷给孩子玩手机
在我们东北农村,很多孩子小学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他们会玩一些比较简单的单机游戏,但也不能看电视。而现在的孩子的成长环境,除了家里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但是他们玩手机的时间多了,就连在游戏里认识的小朋友也少了,甚至可能在他们的世界里也是少了。
尽管我们国家早就出台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但是有些孩子依然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孩子们该如何管控?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我们的教育有一大奇观,就是好像是一家人都在玩游戏。
网络游戏为什么会如此吸引孩子?
其实从心理学上来说,就是这些孩子容易沉迷于游戏。
这些孩子容易沉迷于游戏的原因,无非就是这些游戏能及时地反馈给孩子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孩子在游戏中寻找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他在游戏中找到了自我实现的感觉,在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游戏中找到了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感觉。
因为这些孩子在家里没有什么压力,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能够满足的需要,往往就会转而投向网络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获得从游戏中获得的满足感、价值感、成就感和归属感。
为了达到这种感觉,他们会不断地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并且往往在游戏中奋力拼搏。
而且游戏也能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最好的陪伴者。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他就不会再去寻求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精神寄托了。
结局二
孩子沉迷游戏的背后,有着深深的自卑感
为了能够从游戏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很多孩子选择去游戏里组团打怪,寻找一些共同话题,进一步缓解内心的孤独感。
而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寻找到存在感和价值感,获得肯定和认可,也会通过更多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游戏的执着。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从游戏中得到的,除了游戏带来的成就感,还有父母陪伴和关心,这些才是他们需要的。
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通过游戏来寻找存在感和价值感。
另外,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无限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不足和缺点,从而放大他们的优点和能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能够慢慢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而这种闪光点,有时候不是他们在某个方面有天赋,而是在某一方面他们真的很努力。
所以,他们的父母能够无条件的接纳孩子,但是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会从周围的事情,以及周围人那里,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从而提升自己。
这一点,在我的文章开头的例子中,我已经讲过了,所以,如果你要改变孩子的负面消极悲观,你必须要想办法让他看到你的爱。
就是要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开始,请多听少说话。
因为,孩子的情绪和事情本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营造一个平和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