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防沉迷氪金是个大问题,有这么一种机制能让用户玩游戏的时间和程度保持一致,这是在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时长,实施不了严格的防沉迷举措。
最近,网上流传了一个“小学生玩游戏还充了钱”的视频。视频中,一个学生说,“为了玩游戏,我学习成绩下降了,我感觉我活着都没有意义了。”
什么是游戏成瘾?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障碍,简称网络成瘾。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8年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的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害。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有媒体报道,家住北京大兴的张先生的儿子为了玩游戏,一晚上花了好几万块钱。在打游戏的过程中,儿子不停地消费,充钱的金额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这让张先生很担心,难道儿子花在游戏上的钱就能够一年半百扣款?
不知道这对张先生是否有孩子的家长都有相同的疑问,这到底是游戏公司的问题,还是平台的问题?
游戏公司为什么要“防沉迷”?
游戏公司为什么要“防沉迷”?
很多游戏公司的防沉迷系统存在着“绕过”的可能性。以腾讯游戏为例,其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技术手段,通过手动登录、人脸识别等手段杜绝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身份信息,进而实现对孩子游戏账号的管控。
另一类是游戏公司设置的“忽略规则”,比如游戏审核不严格,一些页面存在着“无法查看全部视频监控”等不利于家长对孩子游戏行为进行管理的信息。
在“疑似未成年人”事件频繁发生后,“疑似未成年人”的小游戏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最近一段时间,“破解防沉迷”的测试发现,“防沉迷”系统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限制了未成年人每天游戏时间,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学生群体提升网络沉迷程度,使其抵御住不良影响。
家长们对于“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态度,也逐渐从单纯地限制游戏时间变得更加严格。
面对“游戏防沉迷”,一些家长表示,这种管控并没有效果,甚至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有些家长甚至会给孩子用“物质奖励”诱惑。
“虽然是‘及时’,但效果仍然不明显,这让我觉得有些‘钻牛角尖’。”河北衡水中学教师蒋方艳表示,在教育部门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游戏的管理,但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学校里的学习氛围好了,课后延时服务也好了,家长也不用为孩子的作业而头疼。”
如果国家能够设立这样的防沉迷系统,相信家长们都会更有信心。但其实,在政策实施之后,学校也需要和家长们一起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如何在防沉迷上严加约束,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这位校长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建议,即“管”和“管”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假期里安心、安逸地玩耍、解闷,真正做到自律、自控。
这两个孩子一对比,我真的是老是费口舌,没想到暑假里的小学生竟然能做到自律、自控,简直让人吃惊不已。我把这两个孩子叫做“一线水长”,他们俩不同于一般的孩子,有的活泼好动,有的又外向,各有各类的优点,这让我觉得孩子的假期生活更丰富多彩。所以,开学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项寒假作业,既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假期里“收收收心”,又是为了让孩子在新学期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收心”也变得更加容易。
暑假作业可以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收拾玩具、收纳整理衣物等,也可以帮父母干些家务,不过对于没有“时间”概念的孩子,需要家长帮助他们建立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做什么也不长久,所以就容易出现一两天不想做就“三分钟热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