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玩手机不陪孩子的爸爸,每天只知道玩手机。
前两天,奶奶接到了父母的电话,告诉她们家的孩子最近沉迷于玩手机,晚上不睡觉。
事情的真相让奶奶十分震惊,她告诉老人,自己每天下班回家之后都是坐在沙发上刷手机,手机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孩子因为从小就爱玩游戏,就对游戏也没什么兴趣。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第一点、孩子要正常的作息,是精气神保障;
第二点、孩子要正常的饮食,是身体营养保障;
第三点、孩子要正常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第四点、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全家人情绪稳定的保障;
第五点,让孩子有边界地使用手机网络,减少孩子受网络毁三观的游戏、视频、小说等影响从而加重心理问题。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电子书
小文的儿子今年5岁,由于上班,回家之后就没太多的时间去陪孩子玩游戏了。有一天,小文的儿子突然对他说:“爸爸,我好想陪着你一起玩游戏啊!”
小文只好答应了。
今年3月,小文和小文因为一起玩游戏,他们一起搭积木、玩蹦床,孩子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了。之前自己看电视,也会给小文建议看书的,现在小文会反过来,跟孩子说:“爸爸,你看电视,也要玩游戏哦!”
就这样,孩子不知道怎么了,终于安静下来了。
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
我们也曾多次提到过游戏的重要性,认为游戏的目的是为了“玩”,而不是“刷”。
很多大人在工作之后,会玩会游戏,都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所以,人们在手机游戏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心流状态。
而现在,如果学习和娱乐两个方面都得到了相对应的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三、与孩子共情,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要注意,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爱上游戏,而是更多地从孩子身上去感受到压力。
所以,父母的拥抱会让孩子内心的冲突减少很多,孩子更愿意和父母交流,
但这时孩子需要的是父母能够理解他,陪伴他,并给他积极的引导,帮助他走出困境。
在游戏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目标达成者与角色扮演者。
父母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重新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帮他树立学习目标,并激发他学习动力。
通过游戏中的方式,孩子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在满足感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2、跟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案例中的浩浩虽然在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可是他在游戏里却可以发现老师讲的内容并不比上课时的内容简单,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很快地理解消化。
因此,在假期里,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3、多一些鼓励
父母可以在假期里,帮助孩子制定更多的小目标,每天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有一个小目标的积累。
比如,在孩子学习时,父母可以多陪孩子聊聊天,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学会积极思考,打破学习的僵局,从而对学习更加充满信心。
4、不逼孩子,学会放手
有人说,育儿就是要在孩子的生命中去体验唤醒自己的内在力量。
就像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有些事情可以做,可是有些事情未必能做好。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孩子能不能找到最好的突破口。
父母总是不放手,会给孩子传递很多焦虑,影响孩子的自信。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只有真正的放手,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才能让他拥有自信,拥有成就。
04
孩子做不到的事情,不要着急,给他时间,静待花开就好
看到这个视频,心酸不已。
为了帮助女儿好好学习,我试过很多方法。
讲道理、催促、吼骂,甚至打骂,都收效甚微。
直到我偶然一次在微博里看到一个博主的分享经验,她说:
跟女儿交心,一起探讨学习的方法、思路,也会分享给女儿,让她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