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夜用玩手机怎么办?
近日,家住河东区的张先生在给即将上小学的女儿过生日,他说,孩子晚上11点多就睡觉了,但就是控制不住,每天晚上玩手机到12点多。
张先生是个严格自律的人,为了保护女儿的视力,他严格控制女儿玩手机的时间,每天都是到点自动关机。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第一点、孩子要正常的作息,是精气神保障;
第二点、孩子要正常的饮食,是身体营养保障;
第三点、孩子要正常的运动,生命在于运动;
第四点、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全家人情绪稳定的保障;
第五点,让孩子有边界地使用手机网络,减少孩子受网络毁三观的游戏、视频、小说等影响从而加重心理问题。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问题》的电子书
孩子经常放学回来就玩手机,有时候一个小时都不会去写作业。如果想让女儿能够好好利用手机的话,可以多安排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逛逛街,玩玩亲子游戏等。
张先生说,前两年,自己带女儿上亲子瑜伽课,女儿一开始对这些项目并不感兴趣,累得要死,但教练却一直鼓励她。“教练说你很漂亮,你一定能做好。”孩子就开始有成就感,又慢慢开始认真练习。
如今孩子已经上初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经常会和孩子说,你很棒,也在学习。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遗憾。”张先生说,现在,女儿在一家亲子运动俱乐部踢球,已经坚持了7年。
而另一位家长王女士则说,孩子除了运动,还喜欢看书,还喜欢画画,“不管是哪个家长,看到孩子的改变,真的非常高兴。”
王女士说,儿子的画风是这样的:
孩子爸爸每天早上4:30起床,原地不动地在院子里跑步,直到跑到小区门口看到那栋楼道时,他才回到家。
晚上吃完饭后,他回到家,发现儿子又在磨磨蹭蹭蹭,一口气,到半夜一两点也还没有写完,一边跟儿子说一边看着儿子打乒乓球,那一刻,王女士心酸的心终于放下了,她决定不再强求儿子一定要重做到多么好。
从初三下学期,王女士对儿子的要求越来越低,希望儿子能够按照自己的规划走完自己的路。“老师这几天的反馈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会多给一些鼓励,这样我也能更加锻炼自己,我希望我儿子也能像我一样,走出抑郁的阴霾。”王女士说。
自从有了孩子后,王女士一直都在坚持教育孩子的理念,“当我们决定要走职业道路时,有了孩子后,我们可以把以前的思想抛到最大,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把自己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认知分享给孩子,同时引导孩子要学习做一个普通的人,自己想做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一次次的失败。”王女士说,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成绩,也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心态。
三、引导孩子成为“学霸”,教孩子这5件事
1、给予孩子足够的爱
北京大学一位“学霸”教授患有“空心病”,在北大六次逃课,大二的时候因为学习效率不高,被北大六次劝退。后来他干脆休学,参加各种演出,也不想学习了。他说:“那时候我觉得人生就是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什么样,我一直都很颓废,就是以前学校里学的东西我都没兴趣学,现在我都会很开心。”
有研究显示,孩子对他人感兴趣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是有一定差异的,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
“学霸”与“学渣”的区别是什么呢?
1、很可能是从小就被忽视,需要家长更多的关注和陪伴。
有的家长会问,为什么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懂事,是孩子的幸运。家长应该努力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多的自信,让孩子在安全感满满的家庭氛围里成长。
2、孩子的内心太脆弱,爱哭不懂得控制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误时,父母总是会不分青红皂白,就对孩子大发雷霆。当孩子被父母吼叫后,内心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情绪压抑时,无法宣泄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将这种压抑的情绪,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进行发泄。
“吵架”是孩子幼年时期的一件小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出现了“打父母、逆反父母”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无需大惊小怪,因为这都是成长阶段正常现象,孩子通过这种方式自我调节的结果,一方面,孩子长大了,自我意识得到了觉醒;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我意识也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渴望独立、渴望被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