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玩具让孩子每天都不玩手机
有的家长会跟孩子约定玩手机的时间,但是说了好几次,孩子仍然不听。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这时家长就会感到很奇怪, 为什么孩子这么爱玩游戏,可是为什么会如此痴迷。其实这个家长发现问题的原因是很简单的, 为了让孩子不打扰自己,父母可以暂时给孩子一个手机。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样会造成孩子沉迷于手机的问题,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必须学会使用,如果孩子被手机吸引,他们肯定不会放下手机。
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看手机就跟着他们一起看手机是一样的,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手机就不一样了,孩子不是在看手机,而是在看电视,这是不对的,家长要知道,孩子长期看电视,不但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而且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
可能会导致孩子颈椎病,造成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易暴躁,喜欢看电视,因为看电视会影响到他的思维能力,他的智商,你不懂他,你就很难改变他的思维,孩子如果不喜欢看电视,还有可能会让孩子更加喜欢“上网”,造成孩子更多的行为问题,甚至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心理疾病。
如果孩子上网是为了娱乐,那么就需要将孩子的注意力从电视节目,游戏上转移到下面去,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很多时候,孩子会把自己的注意力从电视上转移到现实的事物上,沉迷网络也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
三,经常性玩游戏,熬夜,过度沉迷,孩子不受管教,就容易出现意外
孩子长时间玩手机,没有自制力,如果不加以制止,长时间的沉迷在网中,孩子容易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说抽烟、喝酒等。
1,影响学习成绩。
其实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有时候是因为,他们身边都是一些不良的游戏,在游戏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功,他们自然而然会去玩游戏,渐渐的就会不喜欢学习。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是没有自律的能力的,没有办法把控住自己的行为,无法专注学习。
2,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
有些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只能在网络中找存在感。
3,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好,也没有朋友。
在学校中,老师的原因不知道,同学的原因不知道,但是学习成绩不好,自己也找不到成就感,而游戏中的朋友可以给他很多,可以跟他结识各种各样的朋友,还可以成就感,因为在游戏中,大家是平等的,没有人会批评他,可以说他好的地方大家都知道,他不会说,而游戏中的朋友很多,在现实中大家在一起玩耍,自然不会有社交,因为大家都在说自己不会玩,没有共同话题。
在网上聊天聊天,和真实的人说说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人总是意见相左,互相影响,无法交流,可是在游戏中,没有人指责,可以无拘无束,尽情的聊天,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感觉不到压力,所以这两种人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鼓励的,也可以相互促进,每个人在现实中都是失败者,没有人可以孤立的,所以孩子在游戏中也可以相互激励,相互促进,不需要有任何的附加条件,人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学习好,有社会地位,自然而然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目光,也就不会太在意。
3、孩子在虚拟世界中释放现实中压抑的攻击性。
这个原因也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游戏本身的设计,就是让人沉迷在游戏里而不考虑现实生活,也就是游戏本身的问题。孩子在游戏中释放的攻击性,不比在现实生活中要少,所以他就会选择在虚拟世界中去释放这种攻击性,比如说可以在游戏中攻击别人,包括说把别人的装备或者是别人的家长的孩子进行游戏中的攻击,当孩子在游戏中释放了攻击性的时候,孩子必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全部释放出来,比如说我的攻击性行为就会表现出来,我就会有焦虑,有紧张,有抑郁,有暴躁。
青少年因为心智还不成熟,心智还不成熟,所以情绪上容易产生矛盾,就会有一些攻击性的行为,比如说偷窃,比如说跟同学关系不好,比如说社会上面的一些压力,特别是跟父母对抗。
那么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去理解孩子,不仅仅是去管控孩子,去引导孩子,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去理解孩子,不要去评判孩子,不要去指责孩子,而是要去倾听孩子背后的原因,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找到孩子一些叛逆的一些内在的东西。
如何跟孩子去沟通,这也是父母需要去学习的一个技能,就是学会倾听孩子背后的需求。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很好地倾听他,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积极地给予帮助他,让他能够从自己的感受里面获得一些积极的东西。
实际上青春期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倾听他们内心的需求,是否能够在需求的背后找到对孩子有帮助的那个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