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扔东西爱玩手机,爱玩手机,爱玩手机,爱玩手机,玩手机。
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请家长首先想一想,你的孩子爱扔东西吗?你知道扔东西对孩子来说有多么不好吗?
现在已经开学了,一个家庭里,孩子被“玩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
目前在帮孩子戒除网瘾的方法,基本上只有三大类,父母你会选哪一类?
第一类:很多机构与心理咨询师讲要无条件接纳孩子自由用手机网络,手机网络是孩子活着唯一寄托,等孩子玩够自然不会玩了,这是属于放任溺爱型。
第二类、送孩子去叛逆封闭网瘾学校:3-12个月不等,而费用基本上是4-20万,但孩子从封闭学校回来再次沉迷网络机率过90%,这是属于专制独裁型。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电子书
这是为什么呢?
一、家长为什么喜欢扔东西?
你想想看,大人每天除了上班,还要待在家里,当我们忙着做家务、干家务的时候,孩子突然出现了哭闹、不想吃饭、不想上幼儿园、不想上幼儿园的情况,那么,我们又会开始扔东西,再不分分钟过去的事情。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产生了不想上幼儿园呢?
其实,“分离焦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分离焦虑”的高发期。
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不久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情况,10-18个月的宝宝,则会出现分离焦虑;而有的宝宝会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则可以判断为“分离焦虑”:
对幼儿园有强烈的抗拒,如不愿意与老师有亲密接触、不愿意离开父母、不愿幼儿园老师、不愿意进入幼儿园老师的教室、不愿跟父母分离等等。
3、 孩子的“分离焦虑”的表现
分离焦虑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孩子对父母的分离,产生恐惧心理,又称离别焦虑。
这个时候,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爸爸妈妈,内心产生强烈的分离焦虑,从而出现哭闹、发脾气、乱扔东西等行为。
2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进入“分离焦虑期”。
这时的孩子会对熟悉的人和环境产生恐惧、陌生人等复杂的情绪,这会造成他们内心的焦虑、不安和恐惧,从而达到急性分离、依恋分离焦虑的情况。
一般会持续2-3个月。这个期间会持续1-2年,但会逐渐缓解,直至消失。
而“分离焦虑期”则会持续1-2年,并且有的孩子直到8岁左右才开始出现分离焦虑。
孩子出现分离焦虑多半是以下三种情况
1. 在生活中缺少家庭成员、朋友。
在这个阶段,家庭里家人给孩子的关爱和陪伴和呵护很重要,但因为受自身因素制约,孩子在家庭里是会对陌生人和陌生人产生恐惧。
2. 感受不到爱。
当孩子无法从家庭中获得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会从这种创伤连接转向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这种情况出现的时候,孩子基本上就是难以接受这种亲密关系,他不知道该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家庭。
3. 孩子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正的爱情,会因为一点一滴的不被满足而陷入感情的泥泞。
这也就是所谓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4. 孩子会受到“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的影响。
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本身就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面对父母的侵犯,孩子就会变得特别的逆反。
就像前面的例子,孩子觉得父母老是干涉他的自由,于是他在心里悄悄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家出走,做一个离经叛道的“坏孩子”,这种行为,会持续到成年之后。
而父母如果干涉到了孩子的隐私,那么孩子就会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而选择更为叛逆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就会一直沿用这种教育方式。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只有尊重孩子的隐私,才会让他们健康成长。
3.父母越界,孩子越叛逆
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尔提出一个概念——“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就是指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是好奇;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